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楼市表情"拐点论"和万科降价波2007年的楼市可谓风云突变,一波三折,充满戏剧色彩。房价在一片火爆热炒之后,突然遭遇寒潮,成交量萎缩,市场低迷。开发商、购房者都被动地陷入到观望气氛中,对萧瑟一片的楼市无所适从。而在这场僵局之中,又以王石的举动最为引人注目。他先是坦言楼市拐点已显,后是率先下调房价,从深圳到广州,从武汉到成都,从上海到北京,一路席卷而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一时间,拐点论、降价波喧嚣尘上。  相似文献   
52.
《经营管理者》2008,(5):10-11
应对粮荒土豆成“隐藏的珍宝”;IMF警告:粮价飞涨将带来战争;Fed报告:美国经济环境出现恶化;格老建议动用公共资金救急;欧元区经济增势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53.
邓垚  王健 《学术论坛》2012,35(2):117-121
2004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许多研究人员加入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的讨论。由于中国近10余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一旦工资快速上涨,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文章回顾了刘易斯拐点理论,回答了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4.
在极值理论中POT模型的框架下,对阈值选择的传统Hill估计方法进行改进,针对传统Hill估计方法中所存在的平稳性界定与拐点选择的问题,提出借助变点理论中拐点的选择来定量选取阈值,减少因主观判断所引起阈值选取存在的误差。实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选取的阈值基本符合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情况,显示出一定的预警作用。并将此方法应用到证券市场风险价值的估算中,提高了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55.
袁剑 《学术界》2012,(5):234-237
中国可能已极其接近一个大型的经济拐点,这一拐点由全球市场体系的裂变与中国内部的结构裂变共同触发。当下正值中国经济面临多重转型时刻,悲观和乐观的理由都值得审视。  相似文献   
56.
五年前,有几个朋友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由于资金有限,朋友就在成都东边的一个小区里弄了一套住房当作办公室,但是,他们名片上印的公司地址却移花接木到了某个朋友所租用的一高级写字楼中,据说这种行为要是被查到还会受很严重的惩罚。我当时一点也不看好他们的举动,不理解他们有何必要在这些小事上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后来,当我一次次地经过国栋、财富中心、威斯顿联邦大厦时恍然大悟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办公地点是实力的象征,写字楼就是承载实力的一个载体,公司以在高档写字楼办公来彰显实力,而员工也以在写字楼里上班为荣。这种现象和心态在全国普遍存在,成都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7.
文章选取中部的湖北省与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两省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解析了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威廉姆斯(Williamson)拐点与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刘易斯(Lewis)拐点客观存在之现实,揭示了两者在市场主导下相互竞合且互为因果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8.
文章使用1993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月度数据,采用一个二元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对2008年至2009年中国经济衰退的拐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至2009年的中国经济衰退出现在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从2009年3月开始.中国经济已走出衰退,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存在非对称性,中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的波动大于扩张阶段的波动.  相似文献   
59.
滞后的农地制度改革已经造成严重的伪城市化,粮食安全与失地农民问题,引发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直接威胁到中国现代化的持续。然而,农地制度改革由于维持派、折中派、激进派在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中国耕地是否逼近红线,农地社会保障能力的判断上存在严重分歧而被拖延。要解决不同理论派别之间的观点分歧,仅有逻辑推理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实证调查与研究才能获得真实的判断,为正确的农地制度改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国家环境保护部前不久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