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73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安徽省太湖县北中镇开展计生"四项套餐"服务活动,多元化满足育龄群众需求,进一步提升计生工作质量和效果。 开展"代理服务"。群众在办理相关证件时,只要符合条件、手续齐全,都可以委托镇、村两级干部代为办理,全镇共为群众代理服务事项478余件,提供咨询指导1500余人。开展"按需服务"。将服务对象按照"红、黄、绿"三色分类,全镇共划分212个小网格,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提供精心化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62.
随着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高楼大厦快速崛起,高层建筑之下低层空间人流物流日益增多,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也屡见不鲜。虽然《侵权责任法》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有了初步规定,但在法理基础和归责原则上仍需进一步探讨。目前尚无一种较完备的理论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进行解释和规制,我们只能采取按份责任的方式,辅以商业保险等手段保护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3.
论生态良心     
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要求人类用生态良心提高内心生态意识的自觉,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良心作为人类自觉形成的一种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人类的生态道德观念,指引着人类的生态道德实践。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反思是人类对自身生态行为的检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是导致生态良心困境的理论根源,而道德相对主义则成为生态良心的行为羁绊。生态良心内涵的外在表现,在伦理上为生态道德提供标准,在价值观上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为人类突破生态道德的瓶颈提供方向。培育生态意识、汲取文化智慧、践行生态道德应成为生态良心素质提高的指向性选择。  相似文献   
64.
在对良心概念的探求中,黑格尔把良心看作是精神自我运动的结果,是自我意识发展到"道德的自我"阶段的普遍物,它是以义务实现为内容,又是使行动获得持续性和现实性的机制。黑格尔的良心观对现实道德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过去我们是按劳分配的,现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生产要素中最大的就是资本和劳动。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是相对稀缺的,由此劳动价格会相对便宜,资本价格相对比较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收入差距,资本所得这一块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只是打工的话,除了劳动所得就没有资本所得了,所以会有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6.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两种分配方式的机理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冒佩华 《学术交流》2003,3(3):78-82
从理论上讲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结果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于实行两种分配方式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公平的 ,因而能够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按要素分配的本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自己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获得收入分配权,因此,按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安排。基于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要素财富论揭示了要素所有权在财富创造中的协同作用,丰富和完善了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用意 ,并不是解释经验现象中价格变动的规律性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并没有以劳动价值论来否认资本主义社会“按要素分配”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 ,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 ,首先靠的是这一类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质上是一个为人类发展而设置的评价体系 ,它在评价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将劳动看作惟一的标准 ,认为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所投入的劳动。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 ,关于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非劳动者依赖劳动者而生存的观点是最基本的思想 ,劳动价值论只是他的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两种提法即“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同异点的分析及其科学性的评价,最后得出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法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0.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提出,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也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提出的崭新课题,需要认真思考、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