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93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43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政治象征:概念、结构和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象征是指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意义和意义的表现是其基本形式要素,而意义的政治性是其本质。政治象征具有表现的情感性、神圣性和意义的模糊性、争议性和变化性。在政治过程中,政治象征是一套意义系统和权力技术,因而是政治分析的重要题域。“政治象征”是象征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题域①。但迄今为止,在学科和主题研究中,一直缺乏对“政治象征”做出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界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对政治象征现象做系统化的研究,而已有的研究工作在政治学中也一直处于边缘性地位②。本文运用结构主义和阐…  相似文献   
92.
现代性:后现代的残羹还是补药?(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明 《社会科学》2004,(1):106-114
“现代性”在近几年突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论题 ,所有关于后现代的论述都悄悄地或者说在不知不觉中换成了“现代性”论述。很显然 ,这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重新铸造和重新包装 ,以应对当今全球化带来的知识挑战。处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艺术 ,在反抗现代性的同时又在实质上建构了现代性 ,它在加深现代性的鸿沟的同时 ,又建立了各种重新联系的感觉的和情感的纽带。当代中国文学从后现代的理论高地退却后 ,也不得不从“现代性”论述中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这里 ,也许可以给予当代文学研究提示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 ,以及更为复杂的美学内涵。当然 ,这一切都要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审慎地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3.
生态政治的双重定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政治有两种学科定位 :一是以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为己任的传统政治学内容应用拓展 ;二是以阐释生态政治系统为其主要内容的生态主义理论架构。生态政治的双重定位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但亦有相通与互补之处 ,不可简单地互相否证或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94.
新制度政治学中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括分析新制度政治学对制度的理解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在政治组织分析中的正式制度及其特性、非正式制度及其特性和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一种补充或替代的关系,正式制度影响非正式制度的运作轨迹,非正式制度也强烈影响着正式制度的政治功能;两者紧密结合时是一种补充关系,两者相分离时是一种替代关系。本文还尝试为新制度政治学的基础前景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95.
经济政治学: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政治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是经济的政治学,它既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政治问题,也研究政治现象中的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政治学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它倡导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政治观。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较,经济政治学是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是在政治学领域确立经济理性和经济价值的变革,也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6.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97.
在政治思想史上,虽然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第一位正式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学者,但是正如哈贝马斯所言,政治学理论从事合法化统治兴衰存亡的研究却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与论述中,在他对各种政体的原则特性、生存维系的方式、蜕变消亡的历程的探讨中都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合法性思想,对于现代统治秩序中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来说,至今仍有着不朽的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98.
论政治学研究的不可"价值中立"--以行为主义政治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中立”是历史上许多政治学者的追求,但是,由于政治现象与价值密切相关,政治学研究必然要涉及价值判断。事实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全然“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即使以“价值中立”相标榜的行为主义政治学者,也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他们所提倡的“价值中立”论,事实上暗含有一个价值前提,那就是,以西方主要是以美国既定的政治制度为蓝本,反对政治争论乃至政治变革,反映出典型的政治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99.
作为在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颇有影响的《读书》杂志,自创刊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读书》中的文章多偏重于文史哲领域,但其中关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等的文章仍包涵了20多年来知识分子对于政治问题的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读书》所发文章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
杨杰 《天府新论》2022,(1):111-121
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技术,失信联合惩戒饱受泛化与滥用的质疑。厘清失信的内涵是正确适用失信联合惩戒的前提,但学理上对失信内涵之艰难探索,仍然无法揭开失信之“面纱”。目之所及,“违法说”存在逻辑错误,违法并非失信的充分条件;“违约说”“丧失民事名誉说”“负面信誉评价说”未能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边界;“失德说”“违背道德诚信说”未能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逃避社会责任说”受制于“社会责任”只是一种倡导性而非强制性规定。为了避免公权介入私权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失信必定是违法,但必须剔除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在此基础上,失信可视为违法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法政治学而言,国家推行失信联合惩戒的政策意图是强化重点领域的法律实效。失信是一个富有政策性的概念,失信具体包括哪些违法种类,取决于国家治理的需要,并随政策的调整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