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82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134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情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ngenecker早在1986年就发现政治性考虑几乎一直都是评估过程中的一部分。那么.在中国这么一个注重关系、人情、面子和中庸之道的社会大背景下,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情境下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的概念范围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内容分析的结果显示一共有33个类目可以相对完整地描述中国情境下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其中,有18个中国情境下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的类目在西方文献中的未被提及。本研究发现,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在中国情境是不同于西方情境的,在中国的绩效评估中的政治性考虑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14.
《求是学刊》2019,(1):150-160
汉代谣谚以人物品评谣谚突出,但就人物身份而言实以官吏为主体。谣谚与官吏对应关系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东汉举谣言的直接结果,实际上是儒家诗教发展的结果。汉儒将风谣从民心到直指天心的提升,使风谣与吏事在阴阳五行体系内相对应,从而建立了谣谚与官员考评的关系,完成了谣谚于国家政治思想理论上的构建。这也是东汉将观采风谣提升成举谣言制度的思想基础。谣谚在汉代官吏考评任免中发挥的效用,使汉代社会对谣谚有着特别的重视与需求,客观上形成了汉代谣谚以官吏品评为主的文学面貌。而官吏品评对事功治绩述写的要求、对传播与交际功能的需要则是汉代谣谚叙事特征突出、七言句式大量出现与程式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基本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赵宇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4-6
在近代文坛上,有一种文学现象,即政治小说的流行。这类新的小说形式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它在推动思想启蒙运动、促进文学贴近时代、参与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6):117-123
陶丽·莫伊(TorilMoi)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权批评家,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主义理论
政治性的诉求,以及对法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在对波伏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她转向了对具身的存在的
关注,为理解波伏娃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使后现代主义浪潮中争论不休的性别问题在情境化的身体观中迎
刃而解。由此,她在女性主义批评上完成了从政治性到身体性的过渡,使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影洁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Z1)
谣谚是普通百姓的心声,抒发他们的思想情感,因而通俗易懂。唐代以前的谣谚除了讥刺时政外,有很多是通俗诙谐的,和政治关系不大,带有很浓厚的生活情趣。这些谣谚往往没有过于辛辣的讽刺,更多的是在嘲弄和玩笑中表达爱憎,在矛盾和荒谬中产生谐趣。就其内容而言,这段时期的诙谐谣谚可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吴新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56-61
农村治理的绩效取决于基层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它们体现于两个不同的公共空间之中:一是以社会单元为结构、以维系和发展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内生的,体现了自主性的诉求,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二是以国家政权组织为结构、以实现对基层政治控制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外生的,体现了政治秩序的诉求,政治认同与制度化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尽管二者的作用方式和地位不尽相同,但并非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时下,对我国农村基层的政治发展而言,现实的路径是兼顾这两个空间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自主两种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