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6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45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李文溥 《社会科学》2006,42(3):17-28
苏联1954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是一本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作,至今影响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层次阶段,实践呼唤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此,时《教科书》进行理论清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3.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7,27(1):162-167
古代诗人政治家是马凯诗词的远景,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则构成了其近源。马凯及其旧体诗词表明,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诗人政治家一直延续到当代。马凯作为经济学家,又从事旧体诗词创作,其旧体诗词也不当以普通文学作品看,而应纳入到“学人之诗”的范围。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际遇、学术理念与学科背景等不同,马凯诗词与元白新乐府、现代学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古代士大夫以儒家实用理性入诗,是产生现实主义诗歌的根源;马凯以现代实用理性入诗,其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现代学者以现代人文学术入诗,开辟了古典诗词的新境界,马凯旧体诗词以当代政治经济学入诗,是现代学人之诗的延伸与发展。与元白新乐府相比,是两种实用理性的不同;与现代学人之诗相比,是两种人文价值的不同。中国诗性智慧、现代经济学理与当代政治实践三者的和谐,既是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也是他作为诗人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84.
当前极有必要用完整的关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来指导和建立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与西方范式理论的比较,提出关于转轨型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总体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85.
薄洁萍 《云梦学刊》2006,27(4):17-18
哲学社会科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被喻为是20世纪哲学的重大转向之一。人类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个体成员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尚往来等日常生活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然而,这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世界长久以来却被学术研究所遗忘,人们专注于绝对理性的意识哲学、宏观史学以及宏观政治经济学等,似乎于此才能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动力,而对日常琐事却不屑一顾。由此造成的弊端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比如没有了差异性、个别性,没有了主体。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界呼吁回归生活世界,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哲学社…  相似文献   
86.
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干所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它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即使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做的"经典表述",如马克思所言,也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简要说明,这给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了许多问题.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结合起来,即必须从实践出发,找到唯物史观中"唯物"和"历史"的所指,进而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87.
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萍 《河北学刊》2006,26(3):1-4
在对罗莎·卢森堡的最新研究中,何萍通过分析卢森堡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阐释和创新,认为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预言、对资本积累环境中东西方国家关系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成为人们思考当今人类历史发展问题重要的思想资源,卢森堡对马克思思想富有创新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保尔·泽瑞姆卡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比较了卢森堡与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思考,认为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是在马克思之后,这一领域研究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赵凯荣具体分析了卢森堡与列宁的多次争论,正面回答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体系内部论争这样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的问题。奥图卡·鲁本以大量档案资料为依据,记述了卢森堡对列宁中央集权政党观念的批评,认为这仅仅是两人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88.
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的缺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生产”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表明中国学界的“问题式”还处于传统哲学思辨的轨道上,没有真正地走向社会历史实践。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大讨论,还是近来的现代性问题意识,都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要求。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也需要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提供一个历史与逻辑的前提。  相似文献   
89.
“平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口号之一。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为人类带来的不是平等,而是一种新的剥削形式。马克思竭尽毕生精力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90.
卢昌军 《江汉论坛》2007,3(8):69-73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的同异比较分析,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二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