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9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475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齐皓  孙睿 《现代交际》2012,(9):90+89
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2.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23.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社会精神面貌。对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艺术形象的研究发现,菩萨造型、飞天形象、舞伎形象、民女形象等女性化审美取向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以认为,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需要,同时是由当时特定阶层的社会性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4.
S.797、S.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将敦煌文献中描写丑妇的作品分为两类:佛教故事类和民间世俗类,并分别对这两类作品中的丑妇形象进行了分析。佛教故事类作品重在对丑妇外貌的描写,极尽夸张之能事,美与丑之间以崇佛为分界可以相互转换。民间世俗类作品重在对丑妇品行的描写,妒妇、懒妇、搬弄是非之妇都被归入丑妇范围,反映了儒教对女子"四德"的要求。两类作品在描写丑妇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儒释观念的不同。但这两类作品有着一致的丑妇观,即丑妇之丑具有绝对性,是美和善的对立面,两者不能并存,这与中国传统认知中丑女可因其美德而改变命运的丑妇观有所不同。其原因与佛教对唐人审美观之影响、敦煌说唱类作品对俳谐性之要求以及唐代官方对审美理想之引导等有关。  相似文献   
26.
长弓 《劳动世界》2020,(7):40-41
2019年,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敦煌研究院著名文物修复师李云鹤,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李云鹤,用心做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沉甸甸的颁奖词诉说着李云鹤平凡却伟大的人生故事。从洞窟清洁工到修复国之瑰宝的“大国工匠”,李云鹤的一生与敦煌壁画息息相关。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李家后辈也纷纷加入守护国之瑰宝行列中,三代人传承接力守护莫高窟,为国之瑰宝“治病”。  相似文献   
27.
刘瑞明,陇东学院文学院教授,1934出生于甘肃平凉,195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他的科研起步早,在1977年他还是平凉二中语文教师时,就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汉语语法常识》,共印刷五次,30多万册。后调入陇东学院(原庆阳师专)任教,从教之余,研究语言学、敦煌学、民俗学、古代文学。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文  相似文献   
28.
邈真赞是敦煌佛教文学中颇具特色的文类之一。目前,学界主要在文献整理、专门史研究、佛教美术研究及文学与文体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同时也存在重"史"轻"文"、重"真"轻"赞"的倾向。因此,将来研究,该文认为,可着眼于四大层面:一是加强概念辨析,二是进行跨学科的文本阐释,三是注意应用文体的多功能阐释,四是深度挖掘邈真赞所蕴含的佛教美术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9.
丝绸之路对于世界历史的作用和贡献并不仅仅体现在"通道"上,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整合、融汇及其创生衍化和发展嬗变的加工场、孵化器和大舞台,是文化创新的高地。就拿丝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敦煌文化来说,其交融创新的特点就十分突出和明显,敦煌在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智慧方面有着独具特色的优势。例如敦煌文化中融入了诸多西方文化的新元素,呈现出东西文化交流融汇的亮丽底色与崭新格局;敦煌文化中突出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创新成就;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极富创新的典型代表,敦煌歌舞艺术——融汇中西菁华的全新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0.
敦煌写本《太子成道经》所描写的净饭王夫妇求子情景,是文学作品中少见的求子题材的表现。从敦煌文学文本解读角度去深度挖掘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敦煌地区的求子风俗,在求子时间、地点、所祭拜神灵、祭物、预测胎儿性别、重男嗣观念等方面,敦煌和中原地区存在异同,这既与传统文化对敦煌地区的影响有关,亦彰显出敦煌地区本身浓郁的地域、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