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中国绘画从线条走向写意,不仅反映了绘画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社会思潮与人文心态,同时,也与中国特殊的书写与绘画工具的特殊效果分不开;写意画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表达,或者说,这种心理不仅使写意画应运而生,而且大行其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表现主义画派与苏轼文人画思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将绘画由再现提到了表现的高度,主张绘画要表现内心情感,反对过分忠实地再现客观现实;主张“不求形似”,要求有艺术联想和想象力。二者在题材内容及绘画功能的转变上都能体现以上思想。只是,表现主义对现实的态度是积极抗争,苏轼文人画思潮对现实的态度是消极遁世;表现主义主张纯主观表现,而苏轼文人画思潮主张主客观结合。这则是二者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33.
自南朝谢赫"六法"确立了古典绘画以形象为中心、笔墨服务于形象的规范后,古典绘画在唐宋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至元代,书法介入绘画,古典绘画出现了异常现象。从赵孟頫到董其昌的系列绘画作品告诉我们:自元代至晚明,以形象为中心的古典绘画规范正逐渐发生量变,进而质变成以笔墨为中心的文人画规范。  相似文献   
34.
一般观念认为,从明至清是中国美术史的衰落阶段,其实不然。虽然明清是封建社会走向消亡时期,而这时候,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文化建设领域。在身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之下,他们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总是幻想突破成法,另立新法,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人画家真正把笔法与墨法自觉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笔墨发展为独立审美要素,与形象一起构成情趣画面,给欣赏者带来无限遐思与享受。明代文人画笔墨积淀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与哲学,以笔墨之道体现人文关怀,是明代文人画家在绘画领域开辟的一个新天地,是对文人情愫的深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35.
"新文人画"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它是转型期文化中的一个比较特殊而矛盾的复杂案例。其"新"主要表现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半个文人画家对理想之美、生活之趣、时代气息的不倦追求。  相似文献   
36.
钟明善的书法艺术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书法研究之余,亦染翰同样深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画艺术。钟明善的绘画特征与笔墨精神大体可概括为:守护传统的赤子情怀;简净清逸的文人画风;淡定儒雅的笔墨意趣;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感恩人生的“大爱”境界。透过钟明善绘画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真学者所特有的人文高度。  相似文献   
37.
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价值观在文人画发源之初的唐中后期通过王维的绘画实践而诞生,北宋年间苏轼等文人士大夫的理论与实践又促使了文人画两个最重要的价值命题的产生,基于这两个价值命题,一系列的价值观逐步建立,文人画的传统价值取向也就此获得了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38.
文人画”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美术界,它为当今美术界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对它的性质、特点及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简单地加以肯定或者否定的论断是不行的,必须做具体分析。一、文人画的思想对文人画的思想研究,首先要对封建社会中的“文人”作一个基本分析。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他们出身不同,在他们求取仕进的道路上是极其坎坷的,科举制度决定了他们终生。有的即使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也能再被排挤出来,在那种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将他们的个人抱负化为泡影。在这种命运面前…  相似文献   
39.
北宋中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人画观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前人多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进行研究。但苏轼文人画观的形成 ,有其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特殊原因。北宋经济文化的宽松和士人趣味的形成 ,是他思想形成的社会学原因。而苏轼的非画家身份和他的人生失意也从心理上促成了其文人画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0.
书画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有着颇为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书画同源"也是我国历来就有的说法。中国绘画与书法是关联性极强、密不可分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将其笔墨线条与内在精神与绘画相融合,以书入画、书画结合成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尤其自文人画兴起以来,书法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日益受到画家的青睐,书法对文人画的影响日益增强,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逐渐萌芽、发展、深化和拓展,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文人画逐渐由写实转变为写意。本文通过分析书法与文人画的关系以及我国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书法艺术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