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元代艺术史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是对其进行分期研究的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艺术中心转移作为元代艺术史分期的主要标准,再结合元代艺术发展的实际,可知1315年朝廷重开科举是元代艺术史前、中期的分界点。前期,元曲繁荣发展,占据艺坛中心,风格本色自然,生动活泼;中期,受理学思想影响,以元曲、诗歌、绘画为代表的中期艺术,呈现出温和典雅、严谨工整的风格特征。中、后期以1350年为界,抒情写意的文人画占据后期艺术史的主流,文人介入同样使南戏走向繁荣。文人画与南戏一起铸就了后期艺术史抒情写意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62.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久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似与不似逐渐成为中国画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中国画似与不似理念滥觞于老子道家思想,后受到儒、释思想的影响,经融合发展,最终在宋代文人画中瑧于成熟。中国画似与不似的审美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画创作中,必须正确地把握似与不似的理论精髓,以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3.
王森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支持和发扬陈师曾的文人画论,为文人画正名,并身体力行,在绘画创作方面形成独特的美学风格。他的画作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文人画,是记录时代的活化石。本文着重论述他在文人画方面的贡献,探究他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总结出他的文人画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4.
与谢芜村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与文人画之大成者,精深的中国文学和艺术修养,使其俳句既有"含蓄蕴藉"、"韵外之致"的中国古代诗学特征,还充满了"诗情画意"。其文人画多以中国古代人物和山水为题材,讲究笔墨之趣,脱略形似,重视神韵和意境的营造,尤其在模仿、吸收和借鉴中国诗歌与文人画精髓的基础上,与谢芜村将俳句与绘画合二为一,互为表里,构筑了其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5.
李公麟既具文人的身份,又兼专业画家的功力,以"刻意处如吴生,潇洒处如王维"的独特面貌,将文人画的涉及范围进一步开拓至人物、鞍马等画科,使之由此前的"宣教"功能,转而具有"赏悦"性质,对文人画的全面推进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佘楚玲 《科学咨询》2009,(23):94-94
诗情画意、借物抒情是中国画的特点,更加是丈人画的普遍特点。对文人画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诗”与“画”的结合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地和谐结合。  相似文献   
67.
霍然 《天府新论》2004,(4):121-125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从"以形写神"到"离形得似"的转变,不仅仅是关于形神关系的观念转变,在更深层、更本质的意义上,它也是封建社会后期,时代审美兴趣的重心从外在事物向内在心灵的迁移.  相似文献   
68.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提倡古意,有的美术评论家认为他是复古派.纵观赵孟頫的一生,他的艺术理论和主张是借复古以倡创新,在理论上和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文人画,发挥了承上启下、扭转一代画风的作用,使得中国画的"文人画"性质明晰起来,为后世的文人画蔚为大观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9.
《金陵瞭望》2008,(19):F0003-F0003
读荣喜的画作,给我的感觉是他既有对传统的水墨大写意的意境、技法的继承,同时也渗透着自己的审美理念。他的画格调是清新健康的,没有传统文人画的颓废.暮气,因而节奏明快,水墨清雅。他的学风是严谨的,构图是讲究的,点面结合天然巧设,其实是精心营造的结果。如水墨蕴染的叶子浓淡相宜为画中之面,勾连以盘缠交错的墨笔藤蔓为线,  相似文献   
70.
清代绘画,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占据了画坛主流,画家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多元发展,派系也愈加林立。清代绘画大致也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摹古”为宗旨的“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清代中期,以宫廷绘画以及力主创新的扬州“八怪”为代表;晚清时期,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最具影响。《南山积翠图》是四王长者王时敏的晚年的代表作品。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致力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