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10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41.
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整个世界都处于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变迁的历史时代,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冲突也随之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化冲突为文化转型奠定基础、积蓄力量,是文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并且文化冲突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转型的内在机制,是人类解放的重要手段。文化冲突的过程是人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文化冲突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生及解决既是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2.
全球化时代,全球伦理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网络社会初露端倪条件下,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全球意识的形成,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全球伦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潮流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超越全球伦理两难处境的努力,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3.
走进本期"聚焦"栏目的四位画家:安堃、苏梓寒、高风、常乐,来自不同地域,他们怀着各自的艺术追求和梦想相聚于北京宋庄,置身于当代艺术生态环境中。他们关注时代的文化冲突,着眼于内心的精神表白,企望利用自己作品架起与观者之间的桥梁。通过对他们作品的解读可以看出四位画家的不同审美意趣和表达方式。还需要说的是:他们四人既是朝夕...  相似文献   
44.
本文运用文化图式理论来跨学科地对农民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异质文化的文化图式冲突所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城市中会积极通过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学习及经验习得过程,逐步接受城市文化的文化图式,通过自身文化图式的重构来克服这种文化冲突,从而真正完成其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5.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开始的,与它相伴而来的是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喧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透过侵略战争的硝烟,拔开文化冲突的迷雾去审视这一进程的话,就不难发现,在所谓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后面,其实是一个制度危机。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化是一个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近代民主制度转轨的问题。这也是解决上述危机的关键。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虽然有过“物质—制度—文化心理”等不同层面的觉醒,但却始终未能在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上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说,在西方文明的挑战面前,他们还没有将自己对社会的理性反省与统治集团为维护其权益的种种借口区别开来,便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中西文化孰优孰劣的争论,从而消解了自己在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上应该倾注的努力  相似文献   
46.
文化冲突源于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内在依据。本文将中西方围绕餐桌产生的文化冲突作为切入点,浅析餐桌上文化冲突的背后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出自己关于文化冲突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7.
赵建辉 《社科纵横》2009,24(6):96-98
对义和团前后民教冲突原因的研究,划分为三类范式:(1)文化冲突论;(2)教会特权说;(3)教会弱势说。近年来,出现了将对民教冲突原因的分析置于社会整体结构中加以探讨的趋势,并且新概念、新社会理论也纷纷被引入到该问题的研究中。但有两个方面的研究尚需加强:(1)对清末地方法律和行政体系与惯例,与民教冲突之间的因果联系;(2)清末乡村基督教会教民群体的组织和动员机制,与民教冲突的结构性联系。此外,还尚缺乏对清末教会村的专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8.
边缘人(marginalman)是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的概念,"广义上指未充分参与任何群体的人,狭义上指同时参与两个以上的群体、其行为模式捉摸不定的人。边缘人常常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其特点是缺乏群体认同感,不认为自己真正归属于哪个文化群体。"[1]少数族群、移民等因其身份归属问题易于表现出边缘人特征,而"社会的分层也能分化出边缘人,社会下层的人位于群体的边缘,这里是社会文化空间里的边区"[2]。本文所指涉的边缘人即是由社会的分层所形成的边缘人,他们处于社会的下层,与中心世界呈现疏离态。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作为集三大传统媒体诸多优势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媒体,得到了巨大发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各民族文化传播、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使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本文拟通过对互联网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间矛盾冲突的全面分析,揭示文化冲突背后的根源与实质,提出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发展应采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0.
当前兴起于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乡愁、怀旧情绪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从它的产生原囚来看,确切地说,它往往是社会发生变迁或转型时期的产物.它通过对过去的重构和再造,不自觉承担起了对人们所遭受的文化伤害的"救赎"与抚慰功能.而以健康、理性的文化心态去面对当前的文化矛盾,是走出文化乡愁情结,重整中华文化气象,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