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21.
由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世界性"所决定,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成为世界性的了"。郭沫若的代表诗集《女神》等,便是袒露"世界故乡情结"的佳构,其内涵主要包括:眷恋中国"第一故乡",热爱日本"第二故乡",讴歌世界"大同故乡"。这样的世界乡情诗,在加速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今天,更有其强烈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长期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中着重表现了中国移民的母体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对峙,文化身分与文化认同的问题存在或产生于居美华人与其他族群的冲突,以及居美华人自身男女之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的对峙、冲突和矛盾中。但每部小说以母女和解为结局,不仅反映了作家对文化多元化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还表达了她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愿望。  相似文献   
23.
章太炎对东方语言文字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将语言文字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字不仅是民族文化之根,代表着一国的"文化身份",也是将亚洲各国团结一起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纽带工具。章太炎对东方语言的认识,以及其东方语言文化观的形成和建立,与近代日本政治文化背景有着复杂的关联。研究章太炎的近代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之间的联系,这对全面认识章太炎的思想和此期复杂的东方时代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事实逻辑的不足,却存在着丰富的价值逻辑.然而,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有学者“据西释中”,反思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逻辑理论这一问题.与之不同,张东荪、崔清田和鞠实儿等敏锐地认识到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理论上为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合理性做出了系统辩护.认识和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发展中遇到的逻辑问题,既需要基于文化整体性认识当代文化发展的逻辑要求,解析个体如何做出符合逻辑的选择,也需要正确对待逻辑研究与逻辑应用研究,反思如何以逻辑教育促进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
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西方文化强势输出,妨碍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双向的跨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化交流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从而强烈冲击了他国文化,严重影响了他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这样的历史语境造成了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衰微,干扰了现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认知和体认,造成了中国人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危机,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和行为取向西化,经典文本阅读被消解。要重建中华文化认同,就应当着力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倡导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促进中华文化的新觉醒和再发现。  相似文献   
26.
冯友兰中西文化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是随着他对中西文化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经历了地域说、古今说和类型说三个阶段,最后定型为类型说。冯友兰以生产方法为标准把中西文化分为以生产家庭化为基础的文化和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的文化两种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基本是可取的,对现实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7.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首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毛泽东文化观是对马克思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正确认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毛泽东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9.
"心"是一个具有丰富义项和多重汉民族文化特色的基本词汇,在理清"心"词义发展脉络的同时,独特的汉民族思维及语言文化逐步显现.在进行"心"的中西词汇语义比较中,体现出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0.
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其具体体现为民族文化(也包括宗教文化)。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又分为剥削阶级的文化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努力使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