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通过阅读西书,赴欧留学,亲身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维新变法时期的民族主义文化观、留学时期的世界主义文化观,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兼收并蓄文化观。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及引荐。蔡元培认为中法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国的科学研究、美术,特别是教育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他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法留学,介绍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并在中国践行法国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72.
73.
赛珍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对科举制的赞赏。从“士”的伦理出发,视道德人格为“士”的人生最高目标。她视野开阔,在文化观念上有一种超越性,奠定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桥”的地位。  相似文献   
74.
习近平同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其精彩论述促使中华大地兴起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应用热潮。为解决当下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问题,有必要研究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践行场域,并探寻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但也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传统文化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他也在治国理政、价值颂扬、国际交往等场域里践行这些传统文化观。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实践端正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75.
和合翻译学是译学理论研究的新方向,而外宣翻译亦为翻译学的年轻分支,将二者合璧,无疑具有双赢意义:既拓展了和合翻译观的研究视野,又为外宣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合外宣翻译研究以和合翻译思想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本体观、认识观、伦理观、审美观和文化观五个维度论证了外宣翻译的和合过程,即各种主客观因素融突、创生的过程,跳出了探讨译法的窠臼,转而关注语言外的因素,更有利于揭示外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76.
高校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就是要使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所渗透出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真正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信念和行为。而要实现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最优化,就必须构建大校园文化观。大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规章制度文化。只有把这三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7.
全球史观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界讨论的热点学术领域.这种新型史学撰述视角的出现,是20世纪中期之后世界格局转变和全球一体化急剧加速的结果.但是,促成这种史学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并非仅止于此,从相互联系的观点撰写世界史,或从整体上探索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和发展动力,在人类漫长的史学实践中时有所现,它们构成了人类当今重新审视世界或人类不可或缺的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78.
胡秋原根据历史事实指出,中国文化曾经长期领先于西方文化,这种格局在17世纪才发生逆转。通过广泛深入研究西方文化,他认为西方文化在近四百年发展繁荣的后期已经陷入深刻危机,并进而危及整个人类;导致西方文化危机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科学主义畸变为势利主义、虚无主义,而近代西方启蒙价值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或根本未能落实,或发生扭曲,故对于这种文化必须予以扬弃的超越。胡秋原揭露西方文化危机的主要目的在于矫正本国西化人物崇西贬中甚至趋西弃中的心态,由此表达的"超越西化"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地域歧视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被媒体和网络所关注讨论。本文针对地域歧视现象,从社会记忆、话语、权力、文化观的视角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以期揭示人们如何建构了心目中的地方歧视形象,这其中哪些记忆被保留,哪些记忆被忘却,而话语和权力、文化观在这个过程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从而使这些记忆成为歧视的素材。消解地域歧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力,需要倡导一种健康宽容的文化观;促进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合理引导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80.
曹骏扬 《社会科学》2005,2(5):118-123
梁漱溟把"法"作为文化的现象之一,通过中西文化的分析比较,对中西的法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试图在近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两难境地中寻求既适应中国民族文化特点又符合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的新路.他的这一探索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以失败告终,但对于今天的现代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不应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