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6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1307篇
劳动科学   77篇
民族学   385篇
人才学   203篇
人口学   168篇
丛书文集   3572篇
理论方法论   796篇
综合类   6601篇
社会学   1039篇
统计学   254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1119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993篇
  2010年   992篇
  2009年   995篇
  2008年   1286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65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近来,菏泽市统计局树立“环境优美、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统计工作形象;创建“诚信求实、开拓创新、好学上进、优质高效、团结协作”的统计品牌,是顺时应势、全面加强统计文化建设的必然举措.也是“诚信鲁统”文化品牌的延伸和呼应。  相似文献   
52.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近代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不可回避的任务.工业社会以来的传统自然观和科技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主要思想根源.人们在对现实的反思中逐渐形成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共识.目前,这种重构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同时又有重重障碍.探寻重构之路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律、文教、技术等多方面入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3.
张旭 《决策导刊》2005,(2):20-22
2002年以来,梁平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与物质文明建设同规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评比。通过艰苦努力,三个文明建设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改变了企业面貌,重塑了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54.
《社区》2005,(11):63-63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主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自2003年9月举办以来,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拓宽参与面,四部委决定举办“全国社区文明风采书画摄影比赛”和“和谐社区中的感人故事”、“社区托起明天的太阳”有奖征文活动,特发布本征稿启事。  相似文献   
55.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逐渐学会一种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生活方式,这便是休闲。休闲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6.
一、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迫切要求,企业各级党组织在近几年切实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改革的稳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一些企业和部门,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优势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7.
霍秀媚 《探求》2005,(5):23-25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58.
文化生产力的崛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文化生产力概念包含着正确把握现代社会智能生产力的指导性原则。文化生产力的提出, 使文化知识从非独立因素变为独立因素,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现代文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将对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和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但在总体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应当强化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建立起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59.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印度的历史和文化都独具特色。历史上印度人民屡遭外辱,印度国土分多合少,印度文化兼具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些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造就了印度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从整体上看,印度文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博大的文化包容性和软弱的政治整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