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4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管理学   19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22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66篇
理论方法论   444篇
综合类   6500篇
社会学   31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2.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一份清理与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锦芳 《学术研究》2003,26(9):36-43
时序推进到 2 1世纪 ,在与过去不同的际遇与氛围中 ,作为一名学者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和规范去对待作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及其文本 ?本文陈述了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路径 ,分析了目前构成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内在阻障 ,说明在历史性与现实性、学术性与思想性、本真性与主体性、公度性与个性化等矛盾之间既应保持融同与提升 ,又当有合理的区分与“必要的张力” ;当过分强调现实性、思想性、主体性、个性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 ,为矫正这种偏差 ,我们何妨呼唤对历史性、学术性、本真性与公度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34.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理论有赖斯的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威密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其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该理论体系以目的为总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框架中,为西方翻译理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它对中国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5.
反思《世说新语》的研究史,小说艺术、玄学思维等都不是有效的概念。从分类数量、类目名称及相关排序来看,《世说新语》存在一个以行品和性品为核心概念的文化叙事结构,后者应由乡土中国及其道德观念来解释。  相似文献   
36.
新历史主义历史诗学在理论方法、概念术语和批评实践等方面都受到福柯有关话语实践性理论、考古学描述方法、系谱学的效果史研究和权力生产性观念的有力影响。本文就上述影响做了系统考察 ,并对它们共同的“文本主义”等思维盲区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7.
对于大众传媒作为世界的丰富内涵的阐释,则是传媒批判理论始终如一的目标。具体来说,最初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世界的发现;继而,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权力世界的发现;然后,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文本世界的发现;最后,是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游戏世界的发现,它意味着文化世界、权力世界、文本世界的消解,也意味着全新的传媒世界的即将莅临。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的一批"新文本",在其表现内容上,尤其是思想观念方面,有着长足的突破,其中相当部分进入了各个层面的语文教学读本。本文认为:由于语文教学的性质,在文本解读上,正确的解读需要做到两点,即"读懂"和"敢懂"。读懂,是指解读必须建立在作品的本义基础上,同时又必须在学科知识上有依据的;敢懂,是指作品中出现带有"禁区"意味的思想观念时,在读懂之后能敢于认可自己的解,从而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课目应有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39.
《幻灭》里静女士的意义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政治理念的符号,而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女性叙事的两个极地之间的脆弱的中间地带。她三次精神幻灭的实质是她在女性自我与集体力量、在自由和规范之间痛苦挣扎后的绝望。她的悲剧结局表明作者在张扬"五四"以来的女性独立思想的同时,又对消解女性意识的新的男权价值观的认同,显示了作者头脑里的男权主义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40.
随着人们对中国哲学常规性叙事不满足感的增强 ,要求改写中国哲学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 ,并开始尝试超越之道。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反思和检讨了中国哲学常规性叙事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走向中国哲学“原创性叙事”的途径和方式 ,认为建立多元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通过历史时空的移动及广泛的对话参与寻求中国哲学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在视域和范式的引导下获得观察中国哲学的深度视点、在领悟整体意义与深化部分研究之间形成中国哲学的良性诠释循环、追求对中国哲学的充分描述、复杂关联的说明及意义关怀等 ,对于造就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来说 ,都是非常基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