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24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1079篇
社会学   99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对精神的本体性的认识,即对“精神圈”的生态地位的认识,是考察文艺生态的必要理论前提。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在肯定物质的本原性和本体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精神的本体性。精神既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内容,又是实践的主导因素,它以作为精神食粮的信息为生成之源。精神对人性生成的主导作用及其自身的生成性,推动和表现着人的“类本质”的生成。在肯定精神本体性的前提下考察人性生态和文艺生态,正是人本生态观对自然本体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82.
文协的历史形象,经历了从一个与国民政府及其官方机构联系密切的文化团体,到一个以左翼进步文人为主体的文化团体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关联着文艺作家对政党政治文化的认同和国共两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83.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4.
毛泽东的一生都与传统文艺有着密切联系。在文艺创作上,毛泽东把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时代要求自然凝练地融入各种体裁中,体现了他济世济民的理想和豪迈的革命情操;在文艺批评上,毛泽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古为今用"和"以人为本"更寄寓了毛泽东对文学创作特有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功用的深刻理解和期待。  相似文献   
85.
20世纪50年代,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著名作家几乎同时停止文学创作,形成了"文坛的失语"和"失语的文坛".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家自己思想认识的幼稚,又有当时文艺政策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频繁政治思想运动造成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前苏联文艺"模式"的影响.清理与反思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理智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86.
“城市文化”是“广场文艺”的生存背景和理论“言说”情景,从“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全面审视就会发现,“广场文艺”繁荣的背后实际潜伏着深刻的发展危机。因此,“广场文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生态理念的建立、“绿色修辞”的装点和使用。  相似文献   
87.
在同一历史时期 ,中西方都出现了蓬勃的文艺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和中国明末清初的文艺思潮。二者有同有异 ,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8.
面向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倡导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是文艺基础理论研究学理创新和学术自觉的必要前提。这些年来 ,文艺研究的边缘化让我们失去了聚焦文论本体的自信 ,理论思维的认同化使我们失去了原创和超越的勇气 ,而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又使我们失去了思想和方法论的支撑。建设 2 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 ,需要认准传统与未来、自律与他律、形态范式和学理特色等方面的价值坐标 ,在构建学理中回到基础理论本体 ,以“元问题”启动文艺学当代形态建构 ,面向未来实现“一体两翼”的综合创新 ,并且在理论视野上关注全球化、高科技和大众审美文化对文艺基础理论建设的生态滋养。  相似文献   
89.
试论文艺效果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中州学刊》2001,(5):93-98
文艺的效果问题,从古到今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创作流程中三元素(作家、作品、接受者)入手,对文艺效果的范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作家入手将文艺的效果具体划分为可预期效果和不可预期效果;从作品入手将文艺效果具体划分为表层效果和深隐效果、固定效果与随机效果、个体效果与群体效果;从接受人入手又将文艺效果具体划分为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常规效果与特定效果等.对文艺效果范畴的梳理,有利于减少对效果判断的盲目性,并对建立"文艺管理学"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博雅 《领导文萃》2007,(6):55-57
几乎所有的班级里都是这样的结构:有一个班长,管理整个班级;还有几个班委,分别管理班级某一方面的工作,比如学习、劳动、体育、文艺等等;此外,整个班级成员大约有几十人,往往被分成几个人一组,每个组的组员由组长负责,在许多时候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