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当代语境下的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相统一 ,这种批评方法 ,不是从政治的、党派的、道德的、抽象的“人”确立作家和文本的艺术价值 ,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探究作家的艺术成就并评价文本的审美意义。这一批评方法 ,迄今为止 ,都具有其合理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92.
五四启蒙运动在中国有着百年的曲折历史,它的历史使命依然没有完成.当代学者王彬彬以启蒙之精神、凌历之笔锋在文化批判、文学的史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等领域追踪着启蒙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并且继承了启蒙文化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文学性和修辞论批评,成为"仍在启蒙路上"的当代人文知识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93.
力争通过对其小说批评研究方法的分析,探讨和归纳其夹杂丰富考证学因素在内的文艺批评观,继而对其治学方法提出评判,深刻挖掘其文艺批评观的内涵。论文旨在审视科学的古籍研究重要方略——重视考据,重新提出正确的文献批评道路。同时也提出:讲事实、重考据的考证学在今后的文艺批评中势必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这是科学的文艺评论观和研究观。  相似文献   
94.
我国的文艺批评标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诸子提出的批评标准比较雅驯;陈子昂痛陈南北朝文学的绮丽、浮靡,提出“兴寄”“风骨”的批评标准;其后韩愈、严羽、李贽、王士祯、王国维相继提出代表各自时代的批评标准;毛泽东首创“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批评标准.我国的批评标准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95.
“品评”是中国古典文艺审美与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从东汉魏晋时期的才性论,到唐宋时期才性论与风格论的融合,再到明清时期向纯风格论的转向,中国传统文艺品评理论的概念、特点、取向、标准等内在逻辑清晰,民族审美特色鲜明,是根植于自身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潮的一种成熟的批评范式。挖掘和研究这一传统文艺批评的独特遗产,并深入阐释其内在的东方思维基础,对于在时下乱象环生的国内文艺批评界重新确立当代中国本土化的文艺批评标准与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
瞿秋白在 1 931年 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后 ,积极投身于当时兴起的左翼文化活动。他从理论的高度引导了这场运动 ,不仅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而且在文艺大众化及文艺批评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7.
陈晓慧 《学术交流》2003,2(4):137-139
文艺批评对于创造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 ,文艺批评在完成其自身价值过程的同时 ,还肩负着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文艺批评家应深刻领会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精髓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8.
生态文艺美学思想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狭义理解,而且要“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平衡的审美状态”的广义的理解。从自然生态到生命生态、心理状态,春天的诗交融着自然、生命、人性、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99.
本文认为王元化的当代文艺批评实践的理论基础是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他对当代文艺的总体判断倾向于否定;他认为当代艺术思维的根本缺陷是知性方法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0.
"求真"的思想——文学作品应该反映、表现"真实"的人生或情感——是贯穿于鲁迅各种文学批评的一条主线,鲁迅用它来批判、剪除不求真的"恶草"("瞒和骗的文艺"),也用它来培养、灌溉"佳花和佳花的苗"(能够真实反映人生的作品),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建设一种"为人生"的文学,促进国人精神的觉醒。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鲁迅进行文艺批评的目的是呼唤一种正视人生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