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重点关注了《王白的长城》、《湖光山色》等几部“长城反思小说”与“长城乡土小说”,通过叙事形态变化和社会价值变化两个层面,论述了近年来“长城小说”题材内容的变化.在叙事形态上近年来有关长城的反思小说和乡土小说引人关注;而在社会价值方面长城小说呼唤“生态意识”、“家园意识”的回归,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忧虑以及对古长城开发与保护的深思.  相似文献   
42.
唐代音乐繁盛,而白居易所生活的中唐时期,更是兴起了崇尚新变的音乐潮流.白居易通晓音乐,精通文学,以其独特的文人审美观,根据“洛下新声”创作了《杨柳枝》,摆脱了旧曲的格局,在曲调、本事、体式、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面貌.这一个案生动地体现了中唐音乐崇尚新变的社会潮流,为古代音乐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3.
赵青 《齐鲁学刊》2012,(5):124-129
清代中叶,根据《红楼梦》小说进行戏曲改编是当时剧坛上的热潮之一,其成品有雅、俗两类,其中分属雅部的昆曲类则更具代表性,包括传奇和杂剧,然又以传奇居多。而明清传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局,单就体制而言,仅在出数和出目、用曲和曲牌、脚色、开场和下场及生旦冲场等方面就有不少具体细致的规范。对于这些规范,《红楼梦》戏曲有遵守也有破之不守的,可谓因循与新变并存。  相似文献   
44.
赋是中国特有的文体。它的体制与表现手法同汉语的特征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同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有关,故其产生仅迟于诗歌,而其创作一直延续至现代。赋的四种体式中以文赋为主体。文赋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新变或"复古",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有关,同时也体现着超越前代的艺术追求。赋的发展史给中国文学将来的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徐俯在宋南渡前后诗坛的地位、清逸自然的诗风、及与江西诗派的渊源,可见其在当时诗坛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唐代文学的新变与当时盛行的文人干谒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文学昂扬进取的情感基调、文人群体的壮大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文体的全面繁荣,以及一代文学内部的文体文风变革、文学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变化等等,无一不与唐代文人所依赖和热衷的干谒活动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7.
常威 《云梦学刊》2016,(4):30-37,114
民国《天问》研究堪谓《天问》研究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千百年《天问》研究传衍的纽带与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一时期的《天问》研究不仅逐步从楚辞的大家庭中剥离而展露出独立发展的自觉意识和有心追求,而且在时风世情的沾溉下体现出综合多元的广阔视野和卓然自树的新变迹象,从而基本形塑和奠定了当代《天问》研究的格局与范式。当然,经过长期研究成果的历史积淀,这一时期的《天问》研究亦显露出对历代著述进行初步整合与评判的端倪。  相似文献   
48.
巴楚地域竹枝词在唐代因受到诗人们的关注而得以广泛流播,其中尤以刘禹锡为著名。他用竹枝词写风景言风土,革新了竹枝词的俚俗语言和激越声调,使得竹枝词从鄙陋变为文雅清新,实现了对竹枝这种地方民歌的成功变革。宋代黄庭坚也创作竹枝词,他在刘禹锡变革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进竹枝词的文人化倾向,他把文人的感兴与竹枝结合起来,用竹枝演唱诗词,使其诗文在民间广泛传播。这既扩大了他的诗文影响,同时也丰富了民间文艺的内容。从刘禹锡到黄庭坚,体现了巴楚竹枝词因文人的参与而逐渐雅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9.
续书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阐释和生发,它既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又从文体类型上巩固和强化了原著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规范。作为《西游记》的衍生物,明清之际的三部续书对原作的接受主要表现为主题思想、题材、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等的步武摹写。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续书又表现出与原著不同的时代新变,这主要体现为思想主题上的"收心""实用"倾向、表现手法的"意识流"倾向和艺术形象上的进一步虚化等,而这正是三部续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0.
燕公张说、许公苏颋因“大手笔”而成名天下,其二人既经历了初唐之末,又进入了盛唐之初,他们的文学活动正好与初唐诗风逐渐发生变化,盛唐诗歌开始展现其独特风貌的过程相始终。唐中宗景龙年间,张说、苏颋就已经成为诗坛的重要人物。在初盛唐诗歌流变过程中,他们处在怎样的位置?他们的诗歌创作接受了哪些影响又产生了怎样的新变?这正是本文欲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