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新批评是20世纪形式文论大潮中一个重要派别,其理论遗产至今影响深远。某些新批评派领袖人物长期居住在中国,与中国知识界关系密切。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论形成时,特别重视新批评;20世纪80年代“方法论热”中,新批评的地位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批评的研究在中国向纵深发展,渐渐融入中国文论的基矗在当今学界推进批评理论的努力中,重估新批评在中国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
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法论层面的抽象论述,关于其具体路径或者实践性步骤的理论发掘依然是个空白.回到微观层面,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的体裁特性,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可落定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词细读;其二是结构分析;其三是语境把握.这三方面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3.
孔帅 《天府新论》2021,(3):140-147
新批评派的“本体论批评”主要指诗歌具有多元和有机的结构形式,能够与外部真实的生活世界产生同构关系。麦克卢汉早年的文学背景导致他直接继承了新批评派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问题的“文学本体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媒介本体论”,媒介与社会生活之间通过人体感知这一中介也具有了某种同构性。基于“媒介本体论”立场,麦克卢汉认为包括大众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的本质就是感知外部媒介环境的工具和“探针”,并且对电力媒介环境下的大众文化表现出理解甚至肯定的态度。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超越了新批评派狭隘的传统文学观念,成功实现从传统文学批评到现代大众传媒与文化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24.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理论家艾略特、瑞恰兹的学说息息相通,也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上构建起了一部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经典。  相似文献   
25.
耶鲁学派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耶鲁学派跟新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之争的关系,探讨了耶鲁学派文学批评理论的由来,并指出了耶鲁学派各成员之间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6.
孙连五 《东岳论丛》2019,40(4):97-105
夏济安、夏志清兄弟在4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新批评,50年代通过《文学杂志》在台港地区对新批评进行译介、传播,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学术界理论形式的变化,他们对新批评的认识也发生转变。可以说,新批评是引领夏氏兄弟走上学术道路的重要文学理论,但是也一度误导了他们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夏氏兄弟的学术研究告诫我们,西方理论资源有时能够开拓视野,固然可资借镜。但是,是否所有的西方理论都能适用于中国文学的现实语境,则需要保持谨慎。面对时兴的西方文学理论,我们不能盲从,必须有定力、有信心,坚持从中国文学的现实语境出发,开创真正符合本土国情的文学理论,才是真正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7.
新批评”和“解构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两种不同的批评模式,它们在尺度、策略、批评的理论指向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文本展开阅读,会产生不同的批评效果。而后者作为一种批评的主要方法,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更具有代表性,并且对其它思潮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张力"是新批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意指诗歌有机整体中矛盾冲突而又和平共处和相互构成的辩证关系。叶芝的创作体现了私人性和公共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本土性和世界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展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世界。内在张力使叶芝的创作具有了多义性、包容性、戏剧性和反讽性等多重审美意蕴。叶芝的创作超越了浪漫主义的对立和割裂,具有了鲜明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9.
主持人语:世界在变化。这种变化也会体现在文学研究领域。20世纪初期,俄国现实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把文学研究由传统的注重文学思想、所指涉的对象转到将文学语言视为文学的本体的变化;到了20世纪中期的结构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文学的文体成为了  相似文献   
30.
笔者通过对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做新批评和解构批评的对比解读,试图展示诗歌主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元对立是如何被诗歌语言本身所产生的意义模糊性所解构的。诗歌意义的模糊性一方面反映了诗歌表面现实主义优越于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更深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形态,从而赋予诗歌意义以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