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在"无为而治"的政治模式下,以<管子>和<韩非子>为代表的观点,主张君主实行"主道周密"的御下策略,认为这样人君可以居于操术用法的主动地位,使臣下守职尽能,实现安治.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认为"主道利周"的做法危险,提出"主道宣明",人主端诚公正,以礼义范导臣民,才能达成无为之治."主道"观上的这种分峙,是由价值本位、信念立场、治国手段及对人性的认识和态度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2.
孔子既主张"为政以德",又主张"无为而治"。如何准确把握其中"为"与"无为"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领导行为的"最小——最大"原则,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领导效果。儒家的进路在于,以"为政以德"为起点,以"道之以德"为过程,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一派源于民俗积淀,成于老庄。然而这一时期,却是法家大用于君王的时期。时光流转,道家一派终在汉初得到君王大用。汉初的选择初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偶然,尤其在一个封建帝国君主大权在握的时候。然而道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在汉初的成功实施说明其中必定蕴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94.
耿加进 《北方论丛》2015,(1):114-119
无为而治”是儒家最重要思想之一,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德治。儒家的“无为而治”,主要是针对最高管理者提出来的。儒家认为,最高管理者除了“德修于己”、“任贤使能”外,不需要亲自去做具体的事。“德修于己”,就能感化被管理者,因为是感化,而非命令,故而可谓之“无为”。“任贤使能”就是用别人来管理,而不亲自管理,不亲自管理就是“无为”。儒家还强调“以人治人”,即根据人的特点有差别地管理,也就是顺性而为,这样,虽有所“为”,而对被管理者来说,却感觉不到管理者的“为”。  相似文献   
95.
就立学根本而言,老、庄皆宗道法自然,并进而皆主无为而治和反复之道,皆批判道德的"坠落"与观念、制度的异化。然而,由于在体用、本末关系上有着不同的侧重或取向,遂引发了二者在政治思想上的重大分歧:老子因重抱本、守虚,致使其无为有"不为"之嫌,其所谓天下之治也流于"小国寡民"式的虚无;庄子则尚致命、尽情,其政治思想既展现了体用一如、本末一贯的精神,也彰显了万物各尽其性、王者拢聚天下的"充实性"。  相似文献   
96.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进而导致了对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及合理性的否定。《淮南子》以"气"解"道",以"因"解"无为",将老子"塞而无为"的...  相似文献   
97.
老子哲学崇尚“自然”,所谓“自然”就是自是、就是自在.这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他的人性论.在“自然”的意义上,有“上善若水“自胜者强”的人格追求.而“无为而治”是其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8.
"还原圣人本意"是思想史的永恒主题之一.故,诠释有两个基本的向度:"还原"的向度与"发展"的向度.作为道家政治哲学的一贯主题,"无为而治"在历代的解释学语境中逐步面临着一种有"见"而无"观"的根本性"还原"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转换传统解释学的诠释向度,以作为本体诠释学和本体认识论的"观"为基本通道进入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老子道论之原初视域,并在本体价值论、本体伦理学和本体方法论的视角"理解"道家无为治国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9.
围绕着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等管理观念和原则,笔者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一种强烈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入世哲学;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十分贴近;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观。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述特别是其管理思想的论述,就其主旨而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道家管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道家的管理思想中 ,最值得发扬的是 :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清静宽松的组织环境和公平公正的组织关系。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学科体系去透视和阐述道家管理伦理思想 ,不仅可以促进组织行为学的中国化 ,而且有利于道家管理伦理思想更加体系化 ,更加彰显其独到的管理伦理意蕴 ,从而进一步使道家管理伦理思想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伦理理论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