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人物画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程式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描绘精工严谨的"工笔",还是以挥笔洗练和发挥水墨为胜的"写意",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及其智  相似文献   
82.
佛性论是中国佛教史上关注的焦点。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迅猛发展,众多佛性论顺势而起,竞擅风流。敦煌遗书中保存的以BD2224、BD2316、BD2276缀接而成的《涅槃经疏》(拟),属于地论学派文献,表现了地论学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佛性思想。《涅槃经疏》(拟)在借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的五忍思想基础上,重新诠释了《涅槃经》中的熙连、八恒及四依概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修行阶段论。在此基础上,《涅槃经疏》(拟)提出了既非本有、亦非始有的佛性论,即佛性在众生修行的性种性阶段才出现,通过主体与佛性的互动,保障众生提升修行,以至解脱。  相似文献   
83.
《凤凰涅槃》是整部《女神》的“诗眼”,典型地体现了郭沫若的创作状态、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是链接郭沫若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关键词.郭沫若为什么会成为20世纪中国评价褒贬反差最大的文化名人的奥秘也可以从中得到解读.《凤凰涅槃》是郭沫若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真实反映.从中可以探讨郭沫若思想意识、身份定位、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内在关联.从而使郭沫若研究尽快走出众声喧哗的杂乱局面,不断向研究对象深层本体逼近.  相似文献   
84.
吉藏的很多论著都引用过《涅槃经》“空与不空”的问题并有所讨论.其中,《大乘玄论》对“空与不空”的解读与其他著作略有不同.它将“空”与“不空”主要理解为断、常二见予以否定也不符合《涅槃经》的原意.若结合此前发现的《大乘玄论》与吉藏其他作品文本重复等方面的疑问,它的这种解读方式或许可以视作其并非是吉藏亲作的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85.
正记忆深刻的第一次深夜痛哭,是在我得知即将搬家的那一晚。那天刚放学回家,就看见爸妈在收拾东西,我忙问干什么,妈妈有些兴奋地说:"搬家!你爸工作调动,那个地方离老家近,而且那边的中学教学质量非常好。"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可突然想到以后再也不能和那些好朋友们在一起了,就感觉心里最美好的东西,一刹那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刘勰的生平、立身行事方式及其作品,尤其是通过对其代表作品<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研究方法、崇尚自然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刘勰的思想价值观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儒家思想或是佛教思想,而是儒佛两种思想的相互交织,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主导其立身行事、著书立说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7.
随着《大般涅槃经》的译出与弘传,既证实了竺道生此前关于顿悟成佛与一阐提成佛义的论断,也带来了涅槃学的兴盛,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与玄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从而引发了其时艺术理论的某些细微转向.本文尝试就《涅槃经》的传译对王微画论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8.
文章对当前敦煌艺术及艺术史研究的主流及转向,做了客观的描述;在简单回顾当今视觉文化滥觞和演变的基础上,以“敦煌艺术史的符号学视看方式”为命题,将敦煌艺术中“涅榘-净土-菩萨-飞天-莲花”等绘画元素,结构成一个符号系统,提出多角度“视看”敦煌艺术作品的符号学方法,对敦煌艺术研究的多方法转向,做了肯定性回应.  相似文献   
89.
涅槃是佛教的核心概念,在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佛教中,涅榘概念既有深刻的一致性,也有诸多差异.本文根据巴利语系的经典及上座部的传统观点,系统阐述了涅榘与菩提、涅榘与实相的内在关系.以及上座部关于涅榘概念的种种解说.同时,也指出了流行观念中对于涅榘的种种误解,是一篇带有上座部色彩的关于涅槃观念的概述.  相似文献   
90.
越国君王世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帝少康封少子无余于越,以奉禹祀。而自无余之后,越王夫镡之前,前越诸国君之世系一片空白,不见于经传,成为千古之谜。传世珍本《姒氏世谱》之重新发现,自大禹至越王摇之间的世系始见分明。遂解答了:少康为何封庶子于越、前越衰落的原因是甚么等问题,肯定了"越为禹后"和越统从未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