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文山是我国“五四”前后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他对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一方面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和出版刊物,翻译国外的无政府主义著作,另一方面发表阐释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论著,提出“建设的无政府主义”,多方阐释“无政府共产主义”概念,对无政府主义的“暗杀”与“暴动”进行合理性解释。他自始至终坚信无政府主义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践与理论多有批判。  相似文献   
52.
阎照祥 《浙江学刊》2007,25(5):113-120
英国近代思想家葛德文方是西方无政府主义的鼻祖,其代表作《政治正义论》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元典。该书内容广泛,受斯威夫特等人的影响,其中对国家、政府和政党不良作用的批判,乃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并展露出非暴力、无神论,以及与空想社会主义密切相关的特征,在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3.
鲁迅与无政府主义关系的研究述评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无政府主义思潮发生过密切关系,并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者们对此给予了一定关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总体而言,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已有的研究也存在诸多盲点。  相似文献   
54.
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中国无政府主义基本主张主要是:第一,反对强权和专制统治,对私有制度极端仇视,幻想保持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第二,强调“互助”是人的天性,合群是人的本能,主张人与人的自由联合。第三,中国的无政府主义的最大贡献也许在于提出了不断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相似文献   
55.
袁伟时 《学术界》2004,(5):121-131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是背道而驰的两种文化.文化革命的源头是义和团运动.它们的文化基础都是迷信和排外.新文化运动继承的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其主导思想不是无政府主义.人们没有理由责难新文化运动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负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就是呼唤自由、法治、宪政和理性.  相似文献   
56.
中国无政府主义往往被误认为依据所谓本质意义的"性本善",由此呈现出乌托邦的形象,但是,他们很清楚地认知到人性的不可靠性;他们的讨论重点在于如何克制人性中的"恶",或者如何改善人性而实现理想社会,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人性论、尤其是孟荀式人性论的发展思维;在其发展思维当中,"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又与传统思想之间呈现出密切的联结;讨论近代中国思想与传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必须探究其思维,才能发现它与传统思想之间的深远关系。  相似文献   
57.
1907年前后,章太炎和刘师培都发展出了以平等为核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章太炎总括其宗旨为"齐物",刘师培则称之为"均力".在本体论方面,刘师培认为万物一体同源,章太炎则否定了体与源的存在.在主体性方面,刘师培要求去除身执和是非利害之见,使人将自身投入更大的民族和人类主体,章太炎亦申言排遣我执,倡导革命道德,但更强调存在论意义上"随顺依他"的具体主体.在政治构想方面,刘师培投身于无政府主义的理论与行动,认为实现平等必须取消分工,而章太炎则明确批评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以"齐文野"为实现平等的可能之径."均力"和"齐物"分别是对普遍性和差异性的极力承认,二者的差别展现了平等概念的两种不同面向.  相似文献   
58.
巴金研究:现状与问题--李存光学术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是我国目前在世的最后一位现代文学大师。本访谈约请著名巴金研究专家李存光先生,从六个方面对巴金研究的现状和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深入的评析。这些问题,既涉及到诸如对巴金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巴金研究的资料、方法与学术机构设置等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更深入到诸如“家”文化现象与巴金的“国”“家”观,巴金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随想录》的历史评价与巴金的人格,巴金作品语言的艺术性等巴金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具有较强的总结性和前瞻性。要言不烦,深入浅出,既不随波逐流,又不回避问题。对于推动当前的巴金研究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张卓明 《浙江学刊》2012,(2):116-120
清末以来西方代议民主思想在中国逐渐得到传播和接受,这个过程是与中国士人寻求摆脱落后与危机,寻求独立与富强的国家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当代议民主思想在政治实践中遭遇挫折,民族危机和国家落后的面貌依旧时,一批知识分子试图改造和超越代议民主,由此催生出了无政府主义、直接民权论、平民主义等民主思潮,这些思潮促使代议民主思想走向衰弱,客观上也为人民民主思想的兴起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