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1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86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342篇
理论方法论   393篇
综合类   4851篇
社会学   22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1.
明弘治至隆庆的80年间,苏州地区府州县成型方志修纂处于宋元以来的高峰期,以丁忧、致仕官员领衔的居乡士绅掌握了书写各自属地方志的优先权。吴宽、王鏊等九位来自吴县、长洲的在地士绅,凭借各自仕宦经历、科举功名、本人或家族的交游网络成为正德《姑苏志》的书写者,拥有将私人书写转化为地方公共书写的便利,但化私为公的程度有限,更主要地体现了他们接续前贤为地方存史的目的,以及带有个人色彩的地方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关鹏飞 《天府新论》2018,(5):153-160
在深受释、道影响的苏轼身上,诗歌、音乐与哲学都有丰富、深刻的体现。现存苏轼琴诗展示出对音乐存在方式的高度关注。苏轼在《琴诗》中质疑音乐的存在,由此提出“琴非雅声”说,并在针对陶渊明“无弦琴”所作的翻案诗中直面消失的音乐,对乐器、音乐机制与音乐的关系作出客观评价。面对稍纵即逝的音乐,苏轼提倡音乐中的审美人格,用诗歌记录、保存,使音乐在文化、审美的层面上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3.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27-135
明代河南黄河水患的频仍与严重,给明王朝造成巨大影响。其加速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流、湖泊、平原等自然环境的恶化;制约了黄患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许多濒河城镇走向衰落;促使了包括总河在内的治河官职设置,也引起了官场生态变化,同时由于土地兼并加剧与人民不堪重负使社会矛盾激化;使明代治河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影响促使清朝治河行动更为积极,也足以使今人对黄河现状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15.
16.
《潜溪诗眼》条目虽不多,但其中却有富含诗学价值的内容,特别是涉及“识”、“炼字”、“命意”等的内容。其论“识”,与黄庭坚、严羽之论有相通之处;其论“句法”,亦有可取之处,与黄庭坚、吕本中有同有异;其论“命意”,涉及“言”与“意”之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03,(3):50-51
夕阳下︵国画︶焦成根春回大地和为贵情怀书法高家余沁园春·欢庆“十六大”感怀●欧阳俊独上高楼,沐日披霞,极目骋游。睹群情极越,吾心振奋;翠笼旷野,金灿平畴。鱼跃莺歌,枫红菊艳,似锦繁花满九州。民丰裕、见城乡巨变,乐在心头。江山代有风流,忆创业维艰伟绩稠。奏强音不息,弘扬马列;高歌猛进,续谱春秋。人物轩昂,征途奋发,屹立东方谁可俦?高阳照、建小康社会,光耀神州。喜庆“十六大”●张世平祥和香阵透神州,大会群英共运筹。旗帜高悬三代表,人民齐唱一心讴。南收港澳归完璧,东领台澎解怨尤。开拓创新方向定,与时俱…  相似文献   
18.
《花间集》对民间曲子词过渡到文人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花间词”既有文人“长短句之诗”的文学性,又具有民间曲子词的娱乐性,欧阳炯提出“诗客曲子词”这一称谓正好揭示了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以个人道德修养或国家仁政原则、礼义原则解释、运用《诗》;墨家从治国理念来释《诗》,把所引之《诗》说成是圣王之言;道家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否定了《诗》的文化价值;法家从功利主义立场出发,否定了《诗》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学角度比较分析了美国“新英格兰诗人”亨利·朗费罗与中国唐代隐逸诗人孟浩然的几首自然景物诗 ,旨在解读他们相似的审美情趣和东西美学相通之处。文章指出两位诗人的表层景物描绘下皆隐藏了深沉的价值关怀 ,体现了本然生命与自然生命的相互渗透侵袭 ;传达了他们对人世的顿悟以及对超越时空的生命意识的终极探寻。此外 ,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经历了不同的生活道路 ,两人对自然的表现方式亦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