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9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2273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21.
思维是写作过程运思阶段的核心 ,应用文的语言和结构是思维的外化形式 ,应用文体有特殊的语篇思维模式 ,本文认为大部分应用文体呈现出直线型语篇思维模式 ;并探讨了应用写作实践中常见的语篇思维模式的特点及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2.
语篇连贯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 ,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的显性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前提条件 ,本文对此作了批评 ,并以斯佩尔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点 ,集中讨论用关联认知方法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语篇分析与传统语法分析的比较,指出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功能.介绍了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加快阅读进程.  相似文献   
24.
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由衔接手段支持的显性连贯和由非语言因素支持的隐性连贯。隐性连贯与不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语篇内存在统一的语域而后者没有。隐性连贯的存在有其社会和认知的基础,它有三个特点:它是隐性的,外指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25.
运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和方法,主要探讨了语篇功能赖以实现的主位系统,分析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程序在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的作用、所具有的文体功能以及主位的选择和使用表达说话者的不同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传统的解释是"不着急别人不了解自己,却着急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未能切中孔子原意.从论语的不同注本看,更重要的是从孔子和《论语》的一贯精神看,该章应解释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没有东西让别人了解".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工具,尝试对《红楼梦》中《癞头僧嘲甄士隐诗》的五个英译本进行逻辑语义关系、主位结构和衔接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展示在翻译中考虑语篇纯理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的语言表现。隐喻是话语现象。其语篇性表现为衔接与连贯、信息性、目的性等因素。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基础;隐喻的信息性蕴涵其目的性,同时受到目的性的影响;目的性实现语篇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29.
文章着力于探讨语言符号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即运用文体学文体定量分析法和篇章语言学的主位—述位及其他语言学理论来描述小说语篇中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对成功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实例语篇的择词、结构和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各种修辞的运用,了解小说叙述描写语言对人物性格的阐释,语篇在发生、发展、高潮过程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逐步深入与完善以及修辞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美学效果。总之,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分析其在小说语篇中的具体运用,揭示运用语言手段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入挖掘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文章结合实例对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备明确的连贯意识的重要性,指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为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