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47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宋华强先生的《楚简数字卦的再讨论》一文认为楚简中的易卦符号是所谓数字卦,并反驳了李学勤先生对数字卦说法的质疑,但楚简中的易卦符号不是数字卦,而且早期出土材料中的易卦符号也都不是数字卦。研究出土文献中的易卦符号,应该区别经文和实际占筮,而不是以时期划分为数字卦和阴阳卦。  相似文献   
62.
63.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建设安全、有序、畅通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国内成功的创新企业和国外的有效转型案例上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64.
易经的文化源头价值及“管理易”的历史出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易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着历代经学家、玄学家、理学家注易、解易、研易的传统思路,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性、交叉性研究模式.国际国内易学者不断倡导对易学"极深研几",象数易、科学易、考古易、占卜易、人文易以及管理易等不同易类之探研,皆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但富有现实意义的"管理易"研究十分薄弱.因而,"易经管理"这一"援<易>以为说"的钩沉论题,要求研究者必须站在哲学诠释学的立场上,定位于易学与现代精神契合的高度,着眼于世界经济国际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兼容化的时代形势,带着现代管理的实际问题探入到<周易>这座神秘的殿堂中去,以求新弋获.  相似文献   
65.
《汉书·张陈王周传》所载张良去世及留侯“国除”的时间与《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不符。由这一歧异入手细绎史料,可以看出张良积极地参与并决定性地影响了刘邦“易太子”事件,由此与吕后、太子逐渐接近,而吕后专制、吕氏掌军及封王等局面的形成都与张良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去世的年份正关乎西汉初年这一政治格局的剧变。《汉书·张陈王周传》的错误显然是班固“为贤者讳”的结果,但却留下了漏洞。至于张良的“成功不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汉初依照“功次”任职的体制不利于他获得与自己身份、才能相符的职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6.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是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缺失文化底蕴和急于事功是当今花鸟画坛存在的隐忧.湖南画坛"三老" :王憨山、易画境、欧阳笃材,苦追传统数十年,至晚年方各创新路独树一帜,是继承和创新的"样板".继承是创新的出发点,创新是目的.思想、生活、技法是创新的"三大法宝"舍此别无坦途.  相似文献   
68.
《红楼梦》是本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虚构的小说,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一个一个人物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9.
《社区》2008,(8):4-5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分析了《易经》八卦记象符号与“诺苏”先民象形文的形近关系,认为八卦记象符号源于“诺苏”象形文,而且《易经》的认知体系,与“诺苏”先民“四方八位”的认知体系也有内在联系.关于“易”,作者提出“易”即“易人”,亦即古羌戎的一支,而“诺苏”作为古羌戎遗裔之一,似也与“易”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