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848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中国长期农耕经济的熏陶,造就了中国人"依圣托古"的文化心理,这使得经典诠释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创新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也直接引发了中国经典诠释实践的早熟。历史上,在标志着中国诠释实践开端的三传对《春秋》的诠释中,人们对《左传》的诠释,多肯定其"传事"而批判其"不传义"。事实上,《左传》对《春秋》的诠释,是兼具"传事"和"传义"的。在战国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大背景下,《左传》作者通过从"尊君"到"重礼"的重建,从"尊王"到"民本"的辩证,以及从"灾异"到"尚巫"的复归等对《春秋》的创造性诠释,承担起了社会转型下思想转承和观念重塑的历史使命,也因此而成功地展现了其兼具"传事"与"传义"的创造性诠释风格。  相似文献   
33.
以粮食主产县市监利县和仙桃市农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采用CVM调查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的意愿。运用农户合作行为博弈模型逻辑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83.04%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有出资意愿,高于村集体管护模式下的出资意愿;家庭承包地面积、农户对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和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施质量是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应培育农民组织作为后期管护主体,对工程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养护;鼓励、支持和保障农户进行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后期管护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农地整理项目施工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4.
《吉陵春秋》刻意遵照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模型,移植了传统、属于过去的世界的古典文学符号体系,写实意味与难以捉摸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的美学矛盾。小说通过互文、不断重写的文本,重复、循环的时间与事件,呈现出一个神灵死亡、人类堕落的罪恶世界,显示出作者对人世风情的生动还原之外关于罪恶、命运、人类存在深刻、沉重的思考。作者对原乡、古老中国的追寻与人类对救赎希冀交织在一起,最终以文字的异彩作为救赎,展现了亦真亦幻的美学中国。  相似文献   
35.
宋翔凤以为,孔子受命为素王,述《易》、《春秋》之“微言”, “微言”著见于群经之中,更集中体现于《论语》,故宋氏借诠释《论语》而申述《公羊》之张三世、通三统诸义。其三世说在三世异辞与三世进化的基础上特重太平世,以为孔子作《春秋》是为致太平,然不同于传统公羊家“文致太平”之说,而以太平世为实际,已然背离了《公羊》张三世说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其论通三统,虽貌似沿承旧说,但又局限在礼制上说三统,这事实上完全取消了两汉公羊家通三统说中“以《春秋》当新王”这一最核心的观念。故宋氏之公羊学虽不乏有独到创见,但从另一面讲则颇失《公羊》本意。  相似文献   
36.
[提要]魏源从今文经学的立场出发,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诗》与《春秋》一义”。依魏源,《诗经》与《春秋》均经过孔子编排,其中都寓有孔子之微言大义。这些微言大义是孔子基于素王的身份作出的,既有对“夷狄盛而中国微”之现实的回应,又有对“变周之文用夏之忠”之理想的建构。魏源“《诗》与《春秋》一义”说的提出,与道光年间四夷窥伺日深、中国失道民散的现实相关。魏氏意在通过存三代以上之心,行“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事,扶中国大厦于将倾。  相似文献   
37.
知止的智慧     
秦洪 《老年世界》2014,(15):1-1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要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于是,马融便找来他们的注解阅读。仔细读过之后,马融这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相似文献   
38.
李菊 《贵州统计》2009,(4):63-64
移民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移民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仍存在延迟发放移民资金、挤占挪用移民资金、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进展缓慢、超越移民项目概算等问题。如何加强移民资金管理、维护移民利益、推动移民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是移民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审计工作实践,移民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本人就规范移民资金使用管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青神县现共有三峡和瀑电移民286户,1097人,人均耕地仅0.77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国家在外迁移民安置时,仅对其生活用水、房屋及部分道路进行了建设,其水利设施、生产及生活道路尚未完善,移民的生产生活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萨蒂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他对重复手法的喜爱。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对重复手法的喜爱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而在后期作品中,他甚至将整部作品进行不断地重复,以此来构建出一部另类的,但却是表达出了他的音乐思想的作品。笔者认为,通过对萨蒂在这一手法运用上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理解、演奏、欣赏他的作品方面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