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春秋时期贵族社会所称述的"威仪"承袭自西周。"威仪"观念体现出春秋贵族社会的某种认识方式。然而,根据《左传》的记载,"威仪"逐渐淡出贵族话语,礼仪之辨则被春秋贵族特别强调,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在认识方式方面的转变,贵族社会从宗法伦理之外去寻找社会秩序的合理根据,力图在思想领域建立起新的制度。虽然春秋贵族社会在观念探索过程中还存在着凿枘不合之处,但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却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92.
正士"士",是春秋时期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得上"士"?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贡问次一等的"士",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子贡又问再次一等的"士",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贡问当今执政的人怎样?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看来"士"是有标准的:当官的"士"不辱使命;赋闲的"士"孝顺尊长;拘泥守信之人虽不通权变,但也可算得上是低一等的"士";至于那些度量和见识狭小之人,是算不上"士"的。孔子  相似文献   
93.
正城市积水,势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就十分重视防治积水。春秋时期的《考工记》:"窦,其崇三尺"。"窦"是古代下水道的名称之一,另外还叫做沟、渎、石渠、砖墁等。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也有多种,有用陶管铺设,有用石块修造,或用砖块砌成。从陕西出土的秦代下水道管,陶质,呈五角形,管长68厘米,通高46厘米,宽43厘米,管壁厚7厘米。将下水道制成五角形,比之于方形者更能承受路面的重力。表  相似文献   
94.
文化 《人才瞭望》2014,(4):28-28
有些姓氏,虽为人们熟知,甚至为典籍所载,但其往往以讹传讹,隐去了其庐山真面目。叶公不姓叶,成语典故"叶公好龙"人们广为熟知,其实,叶公并不姓叶,其真名为沈诸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前524年受封于叶,史称叶公。君子是展获,"坐怀不乱"成语典故讲的是鲁国贤士柳下惠夜宿城门洞,遇一无家可归女子,相拥取暖而未发生淫乱的故事。  相似文献   
95.
春秋时期,围棋在举国范围内形成了共识,水平相当的高手们不断对弈,鲁国有位叫弈秋的围棋高手,技高一筹,脱颖而出。他在当时"天下无敌",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弈秋很认真的挑了两个有天赋的徒弟。他们都非常有造诣。大徒弟憨厚、老实、做事情非常认真。二徒弟天生聪明过人,不过,有时候爱耍点小聪明。弈秋开始认真教两个徒弟,大徒弟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每次听课都专心致志,甚至窗户外面有锣鼓奏琴的声音都不能让他分神,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领会老师所教的棋艺之中。而二徒弟总觉得老师教的太简单,听一点,就觉  相似文献   
96.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国的政治独立性逐渐增强,鲁国为提高自身的争霸实力,不断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统治管理。春秋时期鲁国公臣职官制度作为其政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借鉴古籍资料及现有研究成果,在考查西周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西周政治制度对鲁国官职制度的影响,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臣职官构成体系及鲁国公臣职官管理制度等春秋鲁国的公臣职官管理制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7.
春秋时期,经历着礼崩乐坏,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当时贵族们在这一时期建立新秩序的努力。在这一维新政治发展过程中,礼、仪分立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礼与仪的分辨,仪式化的政治行为由于较低的政治效用而被贵族们放逐到政治之外,对礼则进行了改造,贵族们或仰仗武力,或抽绎传统文化,加强了礼的政治效用。可以说,春秋时期的维新政治是伴随着礼仪分立而进行的。这种分立无疑表明了春秋时期贵族社会认识方式的变化,甚至可以说认识方式的变化是这一时期维新政治更为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8.
关于《春秋文学编年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至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凡317年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诗歌和散文作品、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现象及文学活动等,均应作为《春秋文学编年史》所应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展示中国春秋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使春秋文学研究达到客观性、真实性和理论性、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9.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和政治思想的理论根基.春秋时期,人们的头脑中尽管还有非常浓厚的天命鬼神观念,但已认识到鬼神的意志是由民的福祉和感受决定的,即"夫民,神之主也".对于国家的祸福兴衰,不在于祭祀之厚薄,而在于国君的道德修养状况和是否爱民.国君一旦不修身、不爱民,则必然"神怒民叛".此外,民本思想除了凸显政治和道德的关联外,还将道德修养与个人的命运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文思想伦理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0.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这是早已为史学界所公认的事实。然而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究竟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实现的?以往的讨论文章对此问题多语焉不详。本文试从夷夏之间的人口流动、朝聘会盟、联姻,以及经济、文化交往等几个方面详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