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文章着重分析了普列汉诺夫与托尔斯泰艺术观点的不同。一方面认为普列汉诺夫的观点极易造成对艺术理解的偏差;另一方面主张对托尔斯泰的观点作更广义的理解,即托尔斯泰所谓“感情”,包括喜怒哀乐等心理感情,但又不局限于此,我们还要注重从其中发现“诗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日益短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关的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汲取其中正确的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理论依据。其中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地理环境,正确的对待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普列汉诺夫的生态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14.
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俄国深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可能性。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勤奋向上的精神和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热爱人民的思想和高度的革命自觉性;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顽强的奋斗精神,促使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最早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他在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同时,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也作出了杰出贡献。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哲学上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将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誉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认为这些著作“应当列为必读的共产主义教科书”①。普列汉诺夫的名著《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读的一部共产主义教科书。这部著作思想之深逮,论证之系统,分析之精辟,逻辑之严密,语言之简炼,至今仍令人叹…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认为,首先要肯定人类历史发展的铁的必然性,其次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能动性只有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相符合才能得到真正发挥。萨特对此提出质疑:既然一切都是铁的必然性,那人的存在还有何意义呢?萨特对普列汉诺夫哲学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批判,虽然有我们不认可的部分,但他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强调,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在遵循客观规律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入更多的主体能动性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提炼并阐释了诸多重要哲学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开创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说,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新阐释。普列汉诺夫创新性阐释唯物史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在“史”“论”结合中所具有的继承性、批判性、主体性和时代性。普列汉诺夫从哲学世界观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危机做了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东渐”俄国的进程,对构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话语体系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建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是当前中国史学理论界的热点之一.重新审识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认识论有助于推进对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的讨论.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认识论阐述了历史认识的对象和本质、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定义及其关系、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及其真理性等问题.普氏对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的发展有贡献,但也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国际理论家中,普列汉诺夫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刻.他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诠释、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析分,以及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复杂关系的探索,都是具有开拓性的.普列汉诺夫使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获得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以后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20.
郝保英  郝瑞斌 《理论界》2009,(2):112-113
针对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潮,普列汉诺夫极为巧妙地从原始宗教入手,从根源上揭示了宗教思潮理论的内在荒谬性.普列汉诺夫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包括万物有灵论及其产生的根源;万物有灵论和宗教的关系以及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