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102.
对生命本体及相关的人性、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焦灼的追寻与思考,是贯穿于《雷雨》至《家》等五部剧本的一个基本母题,是曹禺审美个性的基质。这种对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曹禺作为一个人文型作家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3.
《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萍、周冲、鲁大海都有不同程度的“恋母仇父”情结。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 ,这种情感与曹禺的自身情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有其童年记忆的留存 ,又是民族历史深远悠久的“集体无意识”的复活。因此这种情感是神秘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戏剧意象就是指戏剧中的审美意象 ,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理性思考借以显现的感性表象 ,具有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相统一的特质。戏剧意象的创造是使戏剧获得隽永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的关键。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意象设计是诗意和哲理相融合的上品 ,研究和欣赏他们所设计的意象 ,既可以为戏剧创作提供借鉴 ,又可以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话剧运动蹒跚走过了它百年的艰难历程,在经历了短暂的历史辉煌之后,目前它正面临着退出艺术表演舞台的巨大危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中国话剧的昨天与今天,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学界高度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此,本文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6.
文化立场的调整是现代中国作家创作历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调整对作家的创作转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曹禺在其前期创作中一直坚守着反传统的文化立场,在创作中致力于探寻人类的悲剧命运,在艺术上进行着先锋性探索;1938年后,作家的文化立场发生了位移: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对国家的保卫要强过对个人的呵护;在自我与他者之间,更看重对"他人"的献身;而对官方的态度,也渐渐由漠视发展到了局部的合作。这种姿态的调整并不是"传统"取代"现代",而是传统理念与现代精神相杂糅,这使其剧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征候,也为作家1949年后的终极转向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7.
曹禺从《雷雨》到《王昭君》,一部部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闻名于世。他曾是北京人艺院长,也是继老舍先生之后的第二位市文联主席。在任期间已是他晚年时光,虽然体弱多病,他还为文艺事业四处奔忙。他在文联被传颂的轶事趣闻更是少为人知。竹死节不变,花落有余香我从小就喜欢戏剧,听过许多名家名段,看过不少被视为经典的戏剧演出。有幸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市文联剧协在欧美同学会特约  相似文献   
108.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09.
110.
曹禺以对中国妇女的人文关怀、同情与理解,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人格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笔下的女性与奥尼尔笔下的女性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存在明显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在蘩漪与爱碧、陈白露与安娜·克里斯蒂、花金子与露斯的比较中可见一斑.曹禺悲剧女性观的形成受奥尼尔、西方其他剧作家以及中国古典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