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承志的<心灵史>所阐述的不仅是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当代反思观点,同时所揭示的也是特殊历史意义下中国苏非派门宦内传文献的宗派意识与我群认同观.这其中所展现的,也包括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汇通下的底层史意涵.张承志藉由投身于哲合忍耶社群的特殊经验,使得自己的信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但也由于他所身处时代的复杂性,让张承志透过<心灵史>所展现的内部代言与外部诠释观,与当代哲合忍耶历史的"再现"之间,也反映出其身为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特殊"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段子里说新时代的女性要"斗得过小三儿,打得过流氓",婚后才恍然大悟,首先得斗得过婆婆,才能保住婚姻。  相似文献   
13.
"忍"不仅承载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意涵,各种辞书和古文献中"忍"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颇丰,其心理学意涵具备承受和控制两个层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爱无可忍》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六部小说。小说探讨了爱情的本质与人际关系等主题,但深层却隐藏着对男性身份危机的焦虑。通过分析贯穿全文的性别置换、对主人公男性身份的颠覆以及"无能化"等叙事策略,麦克尤恩解构了主人公的男性身份,揭示了当代西方男性所面临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5.
论“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忍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具有极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层含义。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方兴未艾,人际关系前所未有地复杂,忍学也成为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芥茉 《中华魂》2013,(7):31-31
山西省灵石县原县委书记杨洪,在当县长时,每日坚持练书法,像个小媳妇似的天天写"忍"字。"忍"到当上县委书记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就为所欲为,并将当地石膏山改名"仕高山",意在求"居位者可以升迁"。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水浒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林冲能忍的个性是造就他曲折而悲情人生的重要因素。在梁山之外,林冲"忍"做宋家忠臣;心定梁山后,林冲更是万"忍"不得自由。《水浒传》中林冲能忍的个性及其生命历程比较真实地反映着赵宋时代的文化气象和民族个性,在某种意义上也与宋朝"忍辱负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玲  王大伟 《阴山学刊》2012,(2):107-110
慈悲与宽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两种思想逐步融入中华传统文明中,无论是对提升民众道德修养,还是为政府提供治世之方,都有他们的踪影。佛教中的慈悲与宽忍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研究得当,其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泥足者序     
大约在<心灵史>出版十年以后,我听到了来自学术界的某种回声.质疑无一例外,都根据后人整理的、美国学者弗莱彻的研究遗稿<中国西北的乃格什班底耶>(The Naqshbandiyya in North china, Jo-seph Fletcher).也就是说,驳难的表露,那时尚主要集中在哲合忍耶派的传承起源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求的爱是对弱者的怜爱而非对崇敬者的热爱。孟子的“不忍”之说是其心性论的核心,而宋明儒者关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说,则是对孟子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两者均显示了“不忍”在儒家价值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忍”的道德修养与功夫之学是德性伦理学的重要课题,是人性的光辉体现,展现出儒家的道德责任与仁爱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