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8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083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210篇
人才学   290篇
人口学   326篇
丛书文集   2636篇
理论方法论   527篇
综合类   4822篇
社会学   766篇
统计学   12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刘湘兰 《江淮论坛》2006,(1):136-142
《汉志》小说家类著录的书目说明,最初的小说主要是被各家学说摒弃的浅薄琐细的说理文;《隋志》小说家类著录了大量带有鲜明叙事风格和娱乐性质的作品,小说观念重在叙事纪实;新《唐志》则在此基础上,将大量记叙神仙鬼怪、虚诞离奇的作品从杂传类退入小说家类,首次突出了小说的虚构性;《四库全书总目》将更多的参神异、记怪诞的作品从史部退入小说家类,并且把说理文从小说领域中清除出去,最终确立了小说最重要的文体特征:叙事性和虚构性。  相似文献   
992.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德文 《社会》2007,27(6):80-80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的转变过程, 实际上也即意味着作为研究客体的中国向作为研究主体的中国的转变过程. 如何面对作为“西学”的海外中国研究在“中国研究”中的地位,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应该成为国内中国研究的题中之意. 中国研究的立场是中国主位的, 实现这一立场, 其具体进路在于中国研究是问题取向、经验取向, 最终应该是以认识及理解中国为取向的, 因而, 在这种研究进路下, 中国研究的学术的主体性只能在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出现。  相似文献   
993.
论《封神演义》中文王、武王形象的理学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神演义》中的文王、武王形象是儒家“内圣”人格理想的艺术化身,作者淡化其雄才大略、开国武功,而着重刻画其忠心事主、不尚武力的另一面,从而使他们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君道观念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特征,呈现出以君主道德为历史兴衰与王朝兴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倾向。这与宋明理学对伦常道德的大力倡导,对君主“心术”的极端强调以及对帝王理想人格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孙玉荣  敖海平 《社科纵横》2007,22(3):142-143
婚姻门第观念在唐代经历了一个从盛行到消亡的过程:唐代前期,由于社会意识的滞后性,婚姻门第观念盛行;唐代中后期,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旧士族性质发生改变,婚姻门第观念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995.
张石川 《文史哲》2006,(1):73-79
任何主观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价值判断,戏曲刊刻印行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民国前后戏曲文本的刊印活动正是伴随着戏曲观念的变化而展开的,甚至是互动的。当近代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以后,人们刊印戏曲不仅可供文人们作案头消遣之用,它还可以作为传播新思想或者某种价值观的媒介。这以后人们逐渐关注戏曲文本自身的价值而非仅仅看作是某种工具或手段。因此,当戏曲文本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时,实际上就意味着戏曲文本主体性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96.
市场经济就是运用市场体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为边界的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的运作必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所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加强经济立法,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本文就市场经济的法律要求及市场经济的特点,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法律意识的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运…  相似文献   
997.
人才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 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要增强人才资源的开发意识, 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98.
陈甘霖 《兰州学刊》2003,(5):162-163
西部开发不仅是西部社会经济变革 ,社会主体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的革命 ,更是一场观念革命。西部地区旧有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制约西部开发健康顺利实施的战略性的瓶颈因素。逆向创新思维具有特殊的思维关系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观念创新方面有独到功效 ,发挥着独特作用 ,应该围绕“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 ,以创新精神 ,发挥逆向创新思维在观念更新方面的长处 ,破除西部社会主体精神结构中与市场化条件下西部开发的客观需要正相对立的旧有的思想观念元素及依附其上的制度体制 ,确定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发展观 ,走健康协调的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999.
书画家是根据他所植根的文化传统通过合乎自然秩序的艺术秩序进行创作 ,从而突出他所在文化背景的“个性”。书画家应是个体敏感心灵的守护者 ,而自然秩序的完美已先验的决定了艺术创作之秩序。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其视知觉的先验性 ,而真正的艺术批评的准则与发言权应归于优秀的书画家本身 ,书画传统是被历史承认了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书画的创作有其独立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000.
白炳新 《理论界》2003,(4):84-84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越来越使我们感到“人才安全”的紧迫性。北京市经委2001年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人才资源结构现状的调查中表明,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引进的大学文化以上人员流失率高达6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更加严重,突出表现在:一是高级技术人才流失加快,仅微软中国研究院一家就曾经宣称:“要吸引100名顶尖中国科学家”。二是企业管理人才流失加速,银行金融领域最为明显,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统计表明,从1999年到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4.13万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