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瑞来 《理论界》2005,(6):162-162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历史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深刻的概括。作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我们党要坚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82.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他性的强弱以及消费过程中的不均等性对个人效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大小,分别设计不同的排他性机制,并从根源上摒弃原有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83.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如下重要的意义。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4.
《新学术》2007,(3)
中产阶层问题是近年来各学科都有所涉猎的较为热点的问题,然而对中产阶层的概念的界定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中产阶层是指主要从事脑力劳动,收入相对稳定,受过良好教育,整体素质较高,自我认同感强,追求生活质量,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位上,均处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的阶层。  相似文献   
85.
学报作为一种文字传播媒体,传递当代最新的科学信息,并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显示着科研实力。学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学术创新是学报的本质属性。学报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学识的前沿性、产品的公益性、内涵的深刻性和思维的探索性。探讨学报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报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86.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简要分析实数理论八条定理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它们所提供的数学方法的特色.  相似文献   
87.
社会服务为拓宽参政党履职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阶段性、历史性概念,参政党"社会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在"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总体制度框架内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为参政党的核心职能,是参政党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依法治国和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参政党履行三项核心职能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二者的本质联系是内容与形式上的联系,没有社会服务,参政党履职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渠道,而片面夸大或理解社会服务,容易忽视乃至弱化参政党核心职能和政党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88.
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红色文化必须拓展其意义,增加时代精神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外在影响力。"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本质属性,即通过增加"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内容来充实"红色文化"的内在属性,通过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来扩展"红色文化"的外在属性。网络时代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方法,一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二是赋予红色文化时代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9.
一、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自有社会以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社会制度如何变迁,社会性质如何迥异,和谐总是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的人类的共同认识和追求。可以说,和谐社会有基于人类共识的一般规定,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90.
刑事抗诉的现实困境及其本质属性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的重要法律监督形式,刑事抗诉被寄予厚望:维护刑事审判的公正。然而司法实践中不尽如人意的刑事抗诉效果却使这种监督处于次要地位,过高的期盼与过低的作用表明刑事抗诉面临着现实困境。导致刑事抗诉陷入困境的原因既在于刑事立法本身的缺陷,又在于行政化色彩浓厚的案件裁判机制、法外因素等刑事司法现实。与其一味地强调刑事抗诉的法律监督属性,不如使其回归刑事诉权的本原,将刑事抗诉权与被告人的上诉权、申诉权平等看待,从而使其符合控辩均衡、程序正义的刑事诉讼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