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学术界》2015,(2):256+33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全国各类评估中名列前茅。也是国际知名大学哲学院系,在近几年国际QS排名中,均为世界前100名大学哲学院系。20世纪初期,众多著名哲学家,如熊十力、方东美、洪谦、朱光潜等人在这里任教。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先生,曾任恢复重建的哲学系系主任,并为20世纪后叶哲学系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创建90多年来,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5千余人,大多分布在党政  相似文献   
82.
朱光潜在五六十年代参加的美学大讨论中,批判自己的唯心主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对美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说,并揭示了美感产生的根源;2.阐释了“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内涵;3.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中心对象,美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4.美学要民族化。  相似文献   
83.
“尼采在中国”是当代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的研究多注意尼采学说中批判/解构的主题及其在中国的影响,而对尼采所构建的审美人生观的一面较少关注。本文以朱光潜论著为中心,分析尼采的“日神精神”如何被借用、转化为“人生艺术化”的思想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初步勾勒出尼采在中国的另一副面孔,并予客观评论。  相似文献   
84.
《江西社会科学》2017,(7):86-90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的一些美学观点遭到激烈的批判。这些观点包括: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仅是反映论,还要加上历史唯物主义;艺术和科学的区别不仅在反映现实的形式方面,而且在反映现实的内容方面;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反映。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显示了朱光潜某些美学理论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85.
“内容与形式”之论与中国新诗史上诸多观念、方案及争论多有纠缠,朱光潜的诗学观念即生成于对“内容与形式”问题的关注,在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中,“内容与形式”之说亦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之后果体现于其诗学著作《诗论》中。相较于时人对这一观念模式的简单化运用,朱光潜对“内容与形式”之探讨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并建构起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这一探讨,其隐含立场即是对于中国新诗实践的关注。  相似文献   
86.
马一浮的诗学观是面向传统的;朱光潜的诗学观是面向现代的.诗学方法上,前者侧重整体思维的综合性;后者侧重个体美感经验的分析.无论是以中化西,还是以西化中,最后得出的是一个重构的新的体用(中西互为体用)关系.诗的创作上,俩人似乎都非常强调作诗需要有涵养工夫,但马有玄学倾向,朱则偏于科学.尽管有这些不同,但都丝毫不能抹杀两位学者思想系统的中国立场.诗教观上,马朱则还有形而上和形而中的分别;马的诗教偏向主仁,朱的诗教偏向主情.二人的诗学观甚而是文化观都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7.
在对新诗"形式失范"和"新诗的前途"的忧虑之中,闻一多、朱光潜不约而同地建构起了各自的新诗格律理论。二氏在原型意义上认识诗歌格律,坚守诗歌"传统的信条;"在民族"第二心理系统"高度上体认诗歌格律,重新辨析和批评"自然的文学"。而在实践方面,他们一方面肯定新诗的方向,对新诗形式建设秉持自由开放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却又主张"带着镣铐跳舞"和"格律之中求变化"。这种受制于文化原型的"诗体大解放"思路,值得今天新诗建设者们深思。  相似文献   
88.
朱光潜评论桐城派是从中西美学的比较中来批判和继承的,这就和一般只从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转换的视角探索更具有学理的深度,这种世界眼光使得朱光潜从西方近代美学(美的科学)来重新审视桐城派的许多有价值理论,在科学分析和说明的基础上赋予了桐城派以新的科学形态,在古今的继承和批判中透显其历史辩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90.
丰子恺早期“同情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弗赖堡学派的闵斯特伯格,这使他与主要受马堡学派思想影响的朱光潜等人有重大差别.“同情说”是丰子恺人生观与学术思考相统一的整体性学说,“绝缘说”和“童心说”都隶属于“同情说”.随着丰子恺人生际遇和社会经历的改变,“同情说”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侧重,它是由关注艺术活动中“物我交融”的问题所启发的,在丰子恺皈依佛门的时期开始形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既受认识论美学影响又以人生与宇宙之和谐统一的境界学说为旨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