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心理学是在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中逐渐生成的,因此它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很强的实证主义倾向,并影响着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但本土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引导下所进行的本土研究,却往往误解和肢解当地人的心理和行为。其实,受中国自身的文化预设、社会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本土方法论是人文主义取向的,其中所包含的整体论思维、引导性概念及类比推理等对本土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2.
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空白"观主要建立在对叙事文体,特别是小说的研究基础上."空白"观与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论密切相关,"空白"的运用是实现艺术有机整体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与"空白"相似的是"空缺",其内涵却不同,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空缺"观体现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有机整体论是"空缺"观竭力颠覆的对象.  相似文献   
53.
今天《周易》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学习《周易》整体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系统观。本文试对《周易》系统观的三大特征及其对《天工开物》中系统工程萌芽的启迪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4.
杨冬 《北方论丛》2006,(2):45-49
浪漫主义诗学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倾向:一是从18世纪批评传承而来的情感主义诗论;二是由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改造而来的柏拉图主义诗论;三是从亚理斯多德那里演化而来的有机整体论诗学.唯有对它们进行深入辨析,我们才能系统把握浪漫主义诗学的特征,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55.
雯丝 《社区》2014,(26):9-9
读书有个习惯,如果买某位作家的第一部作品是喜欢的,那么通常会持续读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痞子蔡、比如安妮宝贝,再比如蒋一谈。蒋一谈在作家领域,或许不是那么出名吧,至少我先前是不知道他的。但是他的确算是当代短篇小说的先锋作家和领军人物,至少我是如此认为的。  相似文献   
56.
目前,对于老子的辩证法和西方辩证法的比较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对比,其次是老子和黑格尔的对比。其中以老子和黑格尔的对比更多也更充分,原因在于老子和黑格尔的作品较为完整,思维体系更具体和连贯,而赫拉克利特没有完整地作品传世,其思维体系只能在他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很难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但是从时代和朴素辩证法本身来讲,把老子的观点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可比性更强一些。原因是两种思维产生的土壤更接近,更容易看到产生两种思想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侯猛 《社会科学》2023,(3):12-23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兴起,后又经历了自发研究和自觉研究的阶段,从最早的法社会学拓展到法社会科学。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个方面。外部视角关注法与社会的关系,内部视角则是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过程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当前,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并且出现了分化与交锋,如何处理法律经验研究与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定性研究与法律定量研究、部门法学(法教义学)研究与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这三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就整体来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部门法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联系,特别是要注意在法律实务中总结社会科学的运用经验,密切关注国外法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力求在中国经验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的法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8.
综合法学关于法律本质问题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本质问题是法哲学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最具根本性的问题,综合法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及观点颇具特色,其独到和成功之处在于:对法律本质的研究是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展开的;主张各学派有效研究方法的融合与统一,坚持整体论的方法论;在法律本质的内容的研究上,也坚持一种宏观而全面的、整合的观点。另一方面,其研究及观点也有不足之处,诸如,在“博大”与“精深”的关系上,得于“博大”而失于“精深”;对于决定法律本质的诸因素作了等量齐观的分析;;对法律进行的“质”的分析多,而对法律的真正“本质”则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仅对王船山气本理论的性质问题提出一些质疑,供学人思考.  相似文献   
60.
中庸之道探寻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追求致中和,是儒家处理事物的方法论,闪烁着辩证思想的光芒,隐含着对立统一的原理。但中庸之道过分夸大了"中和"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否定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试图阻止对立面相互转化,从而窒息了中庸之道的辩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