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基于逆向拍卖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逆向拍卖对传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供应商和采购商应该如何把这一新的工具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已成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非合作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实现供应链长期合作的纯策略纳什均衡解的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的思想分析了演化的路径以及影响演化的因素.最后运用数值仿真演示了决策参数的不同取值和初始条件的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在财政体制上属行政集权下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政绩合法性建设环境中,形成了强激励机制与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一制度安排下财政机会主义的产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的系列应对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原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致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泛滥,并在融资平台的建设上出现"井喷",融资平台风险凸现;因此,化解融资平台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应是改善制度环境、扭转现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4.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订单农业中机会主义的治理。认为公司守信在先、树立信誉是治理机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公司进一步采取措施预防、甄别、约束和惩罚机会主义,并对守信者予以激励。通过重复博弈,使非合作均衡走向合作均衡,实现公司、农户双赢。  相似文献   
105.
正在公共组织理论中,规则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将行动者的行为约束和限定在既定的框架之内,规避行动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给公共组织和社会带来的损害。在对规则和制度的研究中,学者们常常假设规则未能得到真正遵从带来的危害,却忽视了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即公共组织中的过度规则遵从  相似文献   
106.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位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为中国民主革命顽强奋斗、矢志不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人们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其中"机会主义者"的说法甚嚣尘上。事实证明,谭平山非但不是"机会主义者",反而是伟大的"实践主义者",其历史功绩和地位理应得到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107.
可占用准租在企业契约分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对可占用准租的不同契约安排影响着专用性资产的投入效率。在极端的契约安排中,机会主义者占用准租是导致专用性资产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建立在缔约双方讨价还价基础上的与专用性资产相匹配的隐性契约的自我实施机制是解决机会主义寻租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变革传统民主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极地把他们一经得到的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理论立即运用于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中;他们不仅致力于彻底清除封建专制政治和资产阶级民主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消极影响,而且也致力于用彻底的民主原则来指导无产阶级运动,同无产阶级运动内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派别进行长期的不妥协的斗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正确指导下,十九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在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9.
徐景安 《领导文萃》2008,(24):41-45
汶川大地震震出一个普世价值之争,各种思想派别、文化主张再次登台交锋。目前这场争论,虽是由司马南对普世价值的批评文章引起的,但司马先生的意见并非一人之见,是很有代表性的,实际上是中国改革系列方向之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0.
从新兴研究领域--死亡学视角出发,历史与现实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佛教死亡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指出佛教是中国思想中死亡理论最丰富的学说,为世界现有各大哲学流派和宗教派别中惟一能与现代死亡学全方位接轨的理论体系;佛教死亡观是对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死亡观的承接和拓展;佛教死亡观由知识体系和超越体系两部分构成;佛教死亡观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