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647篇
劳动科学   145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2417篇
理论方法论   497篇
综合类   4315篇
社会学   426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自然体权利能否在环境法中确认,是近几年来环境法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传统法学囿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从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理论否认自然体权利的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从人与自然整体性视角重新解读自然体的主体性地位,为自然体权利的法律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我国自然体权利在法律规范上的缺失,借鉴国外自然体权利保护实践经验,我国应以自然互惠原则、风险预防原则为基础,以代理制度、公共信托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为实践方式,注重自然体受到损害时的补救,提倡自然法庭,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自然权利观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2.
公民的信息公平权益是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公民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所享有的重要社会利益,具体包括信息平等获取、平等使用、公平分配和信息自由。由于数字化生活中社会主体的能力差异、智能科技的隐性歧视、政府市场决策的数字依赖等原因,公民主体间的信息公平失衡急剧凸显,并亟须进行“技术—法律”二元规制。针对当下该权益法律保障所存在的专门法规不足、忽视“数字人权”诉求、偏离公平的失衡样态以及缺乏可操作对策等问题,我们可对公民信息公平权益的法律保障进行如下完善:宏观方面,应基于权益损害现实,确立平等保护、倾斜保护、及时保护和合理保护原则,并将“设权保护”作为主要模式;微观方面,应从“软—硬”结合、“点—面”结合、“公—私”结合以及“权—义”结合出发建构权利体系,并从法律责任和司法救济两方面丰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9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权利歧视及其悖论,既有常态社会的普遍性,也有风险社会的特殊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利歧视主要包括生命权歧视、人格尊严权歧视、隐私权歧视、表达权歧视、医疗公共物品资源分配歧视,从而进一步产生歧视性悖论。“歧视者被歧视”是权利歧视悖论的实质与核心。权利歧视悖论是对权利歧视的理性反省与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利歧视是政治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提升的阻力和障碍。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强化生命伦理教育,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加快信息流动体系建设,加强契约关系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是克服权利歧视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94.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化建构与治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国家建构与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落实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制定一整套国家治理制度,形成一套以人民民主权利和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国家基本制度基础上,组织、协调、引导国家和社会治理主体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各个治理主体间形成完备和强有力的纵向和横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5.
康德以意志自律原则为中介把道德和自由意志联系起来,本质地确立了作为立法者的道德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他的法权理论来自道德的形而上学演绎,权利的普遍法则就是普遍自由的法则,从而为政治自由和平等奠定了先验的、无条件的道德基础。康德的社会正义学说体现了他试图统一道德与政治的理想,但抽象性与现实性的矛盾、逻辑与历史的矛盾是他的二元分裂的哲学本身所不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96.
判例法与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现实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判例应遵循一条原则,即由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准确判决,并以判例的形式确定下来用以约束地方法院的判决。推行判例法有利于保证制定法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审判的衡量标准,可以避免地方行政权力对司法的干扰;最高人民法院所确定的判例与其所作的司法解释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推行判例法可以保持司法的稳定。判例法可以单独地从纵向角度作为统一体成为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的推行可以有力遏止行政权对司法部门的制约。  相似文献   
97.
论圆点领导     
本文认为圆点是事物的一种存在壮志,从圆点视角看领导活动,圆即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既是一种领导手段,也是领导结果,当然要处理好圆与方。圆与非圆等关系,从而赋予领导活动以深厚的哲学底蕴,这是颉有创意的。黑格尔曾把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比喻为圆圈,他说:“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余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达出一个特殊的规律性和因素,每个单一的圆圈,因它自身也是整体,就要打破它的特殊因素所给它的限制,从而建立一个较大的圆圈,因此全体便有许多圆圈构成的大圆圈”(黑格尔《小逻辑》第56页)这对我们深化此文的观点,或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98.
谭征宇 《当代秘书》2003,(9):4-4,12-14
我国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实施民主政治,与时俱进,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基本要求的过程中,都需要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的大批秘书工作人员为其直接或间接提供各项有效的服务。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9.
《新世纪领导者》2006,(3):60-60
贾丹兵代表(解放军第211医院院长、少将):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平等就是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权利的平等要靠法律来保障,机会的平等要靠措施来促进。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要通过经济、法律、宜传等手段,不断提高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0.
对市长、副市长的法宝权力进行公开审核,逐一落实,为市长每一项权力绘制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