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绂是江西临川人,全祖望是浙江鄞县人,皆为清代“康乾盛世”的著名学者。李绂是全祖望的师长,但他俩的忘年交情深意长,感人肺腑。李绂之学及其为人,对全祖望的思想和治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2.
93.
只有真正的认识自己,才能深刻地了解别人。在学术的各个领域里,从清代顺治朝始,直到咸丰末年,经历了约二百二十年时间,四川处于沉睡之中,直到同治朝四川人才如梦初醒,一部分有志之士励志奋进,脚踏实地的在学术中潜心探索,以赫赫实绩瞩目于国内,一种进取心、危机感趋使四川人百折不挠地奋斗,改变学术落后的面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四川学术异军突起,达到了空目繁荣。  相似文献   
94.
师道,即“教人以道”,是教师责无旁贷之职责,义不容辞之要务。师道是一种责任。《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一书凝聚着李良玉教授浓厚的“师道即师责”传统。在学业上,他耐心和细致地教诲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他如同对待子女般地关心他们。李良玉教授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期师道的真谛。  相似文献   
95.
李廣田先生以文藝創作者的思維邏輯,在東西方文化的縱橫座標系內,全面、系統地審視和闡述藝術批評的"四要素","獨樹一幟"地建構屬於他自己的文學理論體系。因此,他的文學理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系統;顯示著完整、獨異、宏放的特徵。  相似文献   
96.
正南宋吴正子注《李长吉歌诗》为李贺诗集首个注本,影响极大,但历来对吴正子其人所知甚少。周金标《吴正子〈笺注李长吉歌诗〉三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推断吴正子"大概生于公元120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有发覆之功。惜未考其卒年。黄震《黄氏日抄》卷九五有《祭国史吴校勘正子》一文。此文虽未提及吴正子去世时间,但根据黄震仕履经历和《黄氏日抄》编排体例,可推知此文写作时间,而间接考知吴正子卒年。黄震咸淳七年(1271)始知抚州(治所在临川),咸淳九年(1273)离任。吴正子世居临川,系陆  相似文献   
97.
四面八方     
《成才与就业》2014,(6):62-63
正观点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8.
正近年来,中国的"医患纠纷"问题凸显,去年10月发生的"浙江温岭杀医"事件,迅速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此事对如何处理"医患纠纷"问题做出了批示。然而时隔不到半年之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就又出现了一起患者杀害医疗人员的恶性事件,解决"医患纠纷"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隔阂深厚至此,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帮助医患双方重建信任?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我们的医院似乎还缺少一个角色——医务社工。  相似文献   
99.
李觏认为社会生活的内容、观念、规范和设施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丧、祭祀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礼之本",其中,饮食、衣服、宫室、器皿构成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器皿中所隐含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礼"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统领乐、政、刑"礼之三支"和仁、义、智、信"礼之四名"。"礼之四名"相当于思想上层建筑,"礼之三支"相当于政治上层建筑。"礼之三支"是在"礼之四名"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现、维护着"礼之四名";"礼之四名"凭借"礼之三支"得以传播与贯彻。  相似文献   
100.
钟光荣的经济哲学思想和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归结起来,就是能够使我们看到: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所有经济垢病,都是人为经济灾害;造成人为经济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经济学的价值理论错觉所引致的社会经济实践错行.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经济知行之错,现代经济学就必须努力开显自然经济的真理和法则,并建立符合这个真理和法则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其对人们的经济知行进行约束和规范.但要使这种约束和规范行之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培养人们效法自然博爱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