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雷雨》中的父子冲突分别着眼于三个不同的角度:阶级冲突、文化冲突、人性与欲望的冲突,三种冲突又在相互的交融中与血缘亲情相纠葛,导致了该剧异彩纷呈的复杂性和动人心魄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2.
从内容上说,“父子互隐”与“窃负而逃”都涉及亲情与礼法的关系。从对象上说,父子互隐和窃负而逃都涉及儒学群己关系,其中父子互隐主要涉及父与子、自己家与他人家,窃负而逃主要涉及自己家与他人家、家与国。从孔孟角度看,孟子希望舜窃负而逃、而孔子则未必赞成鲁国直者父子互隐,孔孟在此有所不同,孔子的态度有利于群体和谐。  相似文献   
83.
曹氏父子及其他诗人一道,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这一崭新的文学时代。本文试图透过"汉音魏响"这一视角,探讨建安诗风的流变,进而重新审视建安诗歌,以期对建安诗歌风貌从局部到整体予以全面、准确的把握。文中立足于历代典籍中的有关资料,立足于建安诗人现存作品的具体实际。分别对"汉音"争"魏响"的诗歌特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中较多地运用了传统考据学的方法,以便使分析与归纳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较多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更为准确地展示建安诗人的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84.
宋代曹组、曹勋为父子词人。曹组词为俗而能雅,曹勋词则为大雅避俗。究其原因,在曹氏家庭教育环境中,曹组作为传统士人,虽仕途遭阻,心态复杂,但正统观念始终存在。曹勋的词风一方面是对父亲的反动,另一方面却又来自父亲的教育。从作词基本功与审美追求两方面来看,曹氏父子的联系在两宋众多父子词人中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5.
王老伯承租一处公有住房,其子王先生在浦东购有一处商品房。2005年,王先生将浦东房屋外借,一家人搬回父母处。此后,王先生以诸多理由挤占父母居所,并将二老送入养老院,双方因此关系恶化。王老伯夫妇住不惯养老院,想回家住却遭到儿子儿媳极力阻止,无奈之下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站提出申请,要求儿子一家迁出。  相似文献   
86.
郭明友 《学术界》2008,(1):204-208
司马迁著作<史记>有三个目的,其一便是"成一家之言",<史记>成就了司马氏家族学术的"一家之言".在太史公父子的学术体系里,其"一家之言"与道家思想为同宗之学,因此,在<史记>中,道家哲学具有其他哲学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87.
王念孙、王引之是我国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在校勘古籍、疏通词义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形音义互求”的治学理念和训诂方法.其中,“综合音义,证发文字”是“即形得音,因声求义”的相反施行,但在综合音义、订正文字和综合音义、辨别文字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的汉语言文字系统观同样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8.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以白描的笔法,传神地刻画了"包氏父子"及其周边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围绕在"包氏父子"周围的人们的共同点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寄托和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与忧患。  相似文献   
89.
《父子》是贾平凹《太白山记》中的短篇小说。文中将太白山一带的陕西方言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十足的贾平凹式陕西方言的陕西传统文化内涵、陕西地域特征以及粗糙低陋的语言风格。德译本的《父子》,在陕西方言的处理方面,很难达到原文的语言效果,陕西语言文化特色也未得到完全凸显。  相似文献   
90.
杨四将军信仰在长江中上游的水路码头分布广泛,杨四将军与大禹、李冰父子在祭祀时间上重合,形成了以大禹、李冰为信仰对象的清末四川湖广移民与农业社会对应,以杨四将军为信仰对象的各地商贾与水路商贸组织关联的信仰格局。杨四将军在长江水路中发挥着大禹、李冰所不能承担的保护舟子、商贾的作用,显示了信仰与正在勃兴的商业经济和长江流域区域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四川杨四将军信仰与大禹信仰一道催生了李冰从湖广移民前主管农业的水神向五方杂处的新四川区域神——川主的转化,完成了信仰意义的转换,创造出整合族群认同的区域神灵,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