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1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管理学   2841篇
劳动科学   140篇
民族学   1433篇
人才学   1001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6957篇
理论方法论   1568篇
综合类   19590篇
社会学   3833篇
统计学   25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1154篇
  2014年   2686篇
  2013年   2398篇
  2012年   2545篇
  2011年   2692篇
  2010年   2851篇
  2009年   2738篇
  2008年   3040篇
  2007年   2492篇
  2006年   1905篇
  2005年   1794篇
  2004年   1585篇
  2003年   1355篇
  2002年   1317篇
  2001年   1178篇
  2000年   1028篇
  1999年   537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寓言与翻译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各种为人们喜闻乐道 ,在民间广泛流传、富于启发性的文艺形式 ,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 ,导出一个带有哲理的简明判断 ,即道德结论。寓言是从寓言故事或历史典故中精炼概括出来的成语 ,无论在哪一种语言里 ,总是广泛地流传和运用着。寓言能以旁敲侧击之术 ,收一语破的之效。本文就寓言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2.
马嵬情结是指唐代诗人对马嵬事变及事变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结局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和评判。这种关注有着深刻的社会审美心理成因。它还兆示了中晚唐世俗化的社会审美倾向的滋生、因藩镇跋扈宦官擅权而导致的皇权削弱和帝王权威在士人心目中的下降以及唐代文禁的松驰。  相似文献   
63.
庸俗社会学的木质,在于无视艺术规律,取消中间环节,把文艺这一精神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基础性结构直接关联,从而对文艺的性质、功能作出简单性规定和强制性要求。胡秋原是中国文论界从学理的层面.对庸俗社会学作出深入剖析的第一人。其理论资源,来自于普列汉诺夫的“中介论”。他对弗里契《艺术社会学》“图式化”弊端之批评,亦发时人所未见。其地球“自转”与“公转”之喻,表明了他对文学“自律”与“他律”关系的洞见与把握,并给后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64.
徐渭虽然是明代文坛的边缘人 ,但却代表着明代文学的一种新精神 ,就是以“玩文学”的方式消解“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他的诗文创作既非源自某种使命感或道义精神 ,也非社会的写照或干预生活的武器 ,而是一种游戏人生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他拒绝崇高拒绝深刻 ,化神圣为笑谈 ,化正经为滑稽 ,在明代文学特定的语境中横空出世 ,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与文风  相似文献   
65.
彭家煌的小说创作深受契诃夫影响.从客观叙事原则、挖掘人物灵魂的叙事深度、生活印象的叙事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既可重现彭家煌独特的艺术个性,又可把握住契诃夫在现实批判性、艺术形式、真实性等层面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契诃夫既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易于操作的范式,而中国作家又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契诃夫的小说智慧.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 ,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错综复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2 0世纪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华民族实现了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67.
莎士比亚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全世界最伟大的剧作家,诸多评论家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莎士比亚作品中充满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显示了莎士比亚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评论家在评论其作品时却很少涉及其中的修辞手法,这对深刻理解这位文学巨匠乃是一件憾事。文章列举其中一些修辞手法,并略加点评,与读者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角度 ,以对东西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文艺实践 ,对艺术本质给予了现时代的规定。本文认为 ,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是以纯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把艺术规定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将摹拟、再现、认识看作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而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是以伦理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统一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艺术 ,把情感看作艺术的特质 ,将抒情、写意规定为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东西方古典美学各自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以及当今东西方艺术发展的趋势 ,说明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探求 ,既不能单纯执着于表现主义 ,也不能固守于理智主义 ,而是应该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对东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本质观 ,在现时代的规定下进行辩证的综合  相似文献   
69.
李伟男 《南都学坛》2002,22(5):7-10
南阳建筑汉画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反映了汉代建筑地面、屋顶、门户等的装饰情况,展 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0.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2,22(5):56-61
浓烈的悲情色彩和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融状态,是汉皇室楚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与现实政治带来的巨大痛苦、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及楚辞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密切相关。对母体文化的怀恋、残酷的政治现实、汉帝王后妃本身较高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倾情于楚声歌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