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唐人对杨贵妃复杂的态度使得贵妃主题的唐诗呈现出复杂的题旨,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讽喻、兴亡悲慨与爱情悲歌这几个方面。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作者会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不同的题旨,甚至同一个作者在一首作品中也会表现出多种态度。尽管如此,从中唐到晚唐,还是有着政治讽喻逐渐减少,兴亡悲慨与爱情悲歌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其中也显示了贵妃形象的流变及其与明皇之间爱情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2.
杨妃故里行     
陈锦绵 《今日南国》2006,(23):39-41
又到暑假了,我与妻云游讲学归来,回到故乡。农历六月初一是杨贵妃(杨玉环)的诞辰。千百年来,玉环故里的乡亲都在这一天前往杨贵妃庙焚香拜祭,以古老的仪式和简朴的习俗纪念她。是日,我携妻儿坐上文友们的桑塔纳前往参加庆典。  相似文献   
43.
本文就我国古典“四大美人”中,唯唐明皇杨贵妃的籍贯历来见仁见智的问题症结所在,不囿于正史上记载的定势,甚至以逆“定势”的思维,钩沉于史海中鲜为人知的有关杨贵妃的“碑记”,以及从里居、遗址、传闻诸方面加以考察,期间又在志书与别的典籍里撷英,进行了历史而客观的探讨。观点鲜明,史实丰富,论述缜密,不失为“一家之言”。这虽非为历史上宏旨之事,却有助于史料更翔实,且也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杨贵妃这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4.
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绝不会像阵风东飘西荡/在温柔里流浪/好男人不会让等待的情人心越来越慌/孤单单看不见幸福会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使君王代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当年诗仙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将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比喻美丽的牡丹花,曾经获得唐玄宗的大加赞赏。同时也更加深了牡丹在人们心中雍容华贵、绚丽多姿的形象。要赞美牡丹,恐怕人人都能写出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来。而《牡丹的拒绝》的作者张抗抗却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外在美丽,  相似文献   
46.
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人所共知。古代也有著名的五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黄月英、阮氏,她们虽貌丑却极具贤德,颇有辅佐之功,其夫君皆为历史上卓有建树的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47.
蝉蜕     
<正>若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而她,就是那只再也无法飞行的蝉。轻狂渐失,我现在很少帮别人拿主意。过去朋友向我说她的境遇,我总说,你要如何如何;如今,我只帮她列举利弊,只是列举。利与弊,让她自己去权衡。她的人生,我怎么做主?前几日,F找我劝她的女友,老故事,看似老实忠厚的男人常年在外跑业务,跑出了绯闻。F说:"我劝不了她了,几乎疯了一样,非要坐夜班车去找她丈夫,要离婚!"电话那边,F急成一团;电话这边,我在听着昆曲《长生  相似文献   
48.
2014年11月,由津城知名文化学者姜维群精心编写的《藏在枕下微阅读》被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夜之时,卧榻之上,放下手机,打开台灯,拿起《藏在枕下微阅读》,从序言开始,请读者诸君随"大姜"一道同游共乐。《藏在枕下微阅读》分为"诗词之中妙谛多""大千世界说物件""无形世界有大千""节日习俗说因由""养生说医说长寿""文娱文人多趣话"六章,共134篇文章,一般是千字文,多则两三千字,读之轻松,思之深刻,学之大有收获。"《藏在枕下微阅读》是本人多  相似文献   
49.
《社区》2008,(29):6-6
杨贵妃:因偷看杨贵妃优美睡姿无法自拔,不慎被美人翻身压死。 林黛玉:因看到林黛玉从小体格儿弱不禁风,怜香惜玉忧愁而死。  相似文献   
50.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以全新的视角 ,论述了一千二百四十六年前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美女杨玉环是怎样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先嫁皇子李瑁后又嫁给皇帝李隆基的遭遇 ,可谓屈辱与受宠同在 ;寂寞与欢乐共存。最终竟被残酷“赐”死。其短暂“悲剧”的一生 ,也从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及自私 ,杨贵妃只不过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