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36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美国人难以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是宽大、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是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大。德国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大但不够单纯。至于法国人,在我看来,是能了解并已经是最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如果美国人能够学习中国文化,将会获得深刻;英国人学习中国文化会获得宽大;德国人将会获得单纯。  相似文献   
82.
何敏 《职业》2011,(36):66-66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林语堂也说:"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幽默富于哲理、饶有意蕴,有时三言两语却又妙趣横生,有时片言只语也会令人忍俊不禁,让人在笑声中明其智、悟其理。  相似文献   
83.
《琼州学院学报》2017,(3):49-53
林语堂《孔子的智慧》一书描述了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其改写、编译、回译历程构成了一道孔子思想的"输出——本土化——回归"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中西文化互动风景。通过显示民族文化生命力,儒家经典成为西方世界的东方智慧代表。《孔子的智慧》于全球化与本土化交汇中孕育了新的文化视野,这一互动过程也为研究如何使中国经典适应当下语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论林语堂的自由个人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林语堂自由个人主义理念的文化内涵及特征,认为自由个人主义是一种在文化观念上消弭了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倾向而专注于个人心灵世界的独特文化形态。林语堂在东西合壁的意义上确立了以“中国的人文主义”为价值尺度的文化理想,以宗教泛爱主义为理性依托,把自由主义引向文学实践一隅,建构了一种独特的个人化文化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5.
流苏 《当代老年》2009,(9):24-2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思想教育下的一些文人通常耻于言钱,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当时的鲁迅就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因稿费打过官司。无独有偶,同时代的另一文豪——林语堂也曾为版权问题与书局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86.
姚美 《社区》2011,(19):48
记得林语堂写过,英国人很不屑钻研厨艺,一个民族不乐于谈论饮食,其饮食通常也就没什么发展。比较而言,中国人显然乐于谈吃。据说中国文人为饮食著书立说的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我读过的相关书籍中,最喜欢袁枚、唐鲁孙和汪曾祺。  相似文献   
87.
本中文考察了林语堂先生散文中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及其表现形态。林语堂散文中比喻手法运用得心应手,比喻取材广泛.他不仅擅长使用常见明喻形式,也经常采用大量的“暗喻”、“借喻”、“博喻”、“讽喻”、“反喻”、“互喻”、“缩喻”等形式,灵活多姿,富有变化,善于创新,形成了贴近自然、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  相似文献   
88.
林语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阴柔型的,它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群体性格。阴柔文化根本优胜但又容易产生流弊,既是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超的生存智慧等的哲学根据,又与专制政治和奴性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就产生了很奇特很矛盾的中国人,产生了很奇特很矛盾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9.
黄荣才 《社区》2011,(5):10-10
林语堂故居在香蕉之乡平和县坂仔镇宝南小学校园一隅的火树下,静默无语,一如大师的闲适平和。很多时候沉寂是一种厚重。这里原来是坂仔礼拜堂,始建于19世纪90年代,是由坂仔基督教会自筹资金建起来的,除了小阁楼,  相似文献   
90.
人们之所以在对林语堂的评价上产生分歧,林语堂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无地位,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评价标准与学术视野问题。实际上,林语堂是继梁启超之后,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将中国传记文学推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起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开了以散文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路,而且也开了现代长篇纪实散文创作的先声。因此,单就纪实文学创作而言,林语堂就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如果联系小说等虚构文学创作,我们则更须重新评价林语堂的历史地位与文学成就。“林语堂现象”启示我们:在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除了要更新以虚构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与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领域外,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的史识、史观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