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2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96篇 |
社会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梁实秋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在师从美国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白璧德后。梁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浪漫主义立场转向人文主义立场。梁实秋翻译的作品,无论从选材还是实践上,都延续和阐释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透露着理性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2.
吴宓和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史上两个影响渐隆的人物。他们都是白璧德的得意弟子,但二人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接受迥然不同。吴宓用"新人文主义"作武器反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杰出代表;梁实秋则以"新人文主义"为工具批评"新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新文学发展进程中卓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03.
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儒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二三十年代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 ,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文学史思维模式 ,其中胡适以文学随时代变迁的进化的观念为新文学寻找立身的根据 ,梁实秋以人性为标准并从共时的角度反思新文学的缺失 ,周作人则试用历史循环说来追溯新文学的源流。其后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也全面介入对新文学的评论。多种文学史观的初步建构并彼此形成互动互涉的对话关系 ,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文学史写作 ,逐步推进现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4.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7-112,130
鲁迅的《野草》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充满对生命执着的探寻,大体来说,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向下扎根,具有深刻性、真挚性;梁实秋的生命哲学是向上飞升,具有超越性、平和性。《野苹》是鲁迅对黑暗社会“绝望”和“反抗绝望”的刻骨铭心的生命箴言;《雅舍小品》则是梁实秋对现实社会“绝望”从而“超越绝望”的从容典雅的生命诗篇。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韧性战斗精神,是执着现在的现实主义。归根结底是“真”,真中有善,是一种大善;梁实秋“超越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儒雅为业,是执着现在的理想主义,溯本探源是“善”,善中有真,是一种本真。 相似文献
105.
白春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5):9-14
梁实秋以模仿、道德、理性、判断为关键词,建构了比较丰富系统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其理论资源直接来源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也取自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约翰逊等。他广泛汲取了西方古典主义思想,并注重与本土文化传统的衔接整合。其文学观有效地介入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6.
受白璧德文学创作观的影响,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从起初的浪漫主义转向后来的古典主义,而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及批评框架,甚至某些批评方式基本也都源自白璧德,二者存在着一种理论联系。但白璧德对梁实秋的影响,并不是一套现存理论对一个空虚头脑的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契合。同样,新人文主义从美国移植到中国,也不是简单的时空变迁,而是一种"古今之争"的语境转换,其中蕴含着当时一批知识分子沟通中西进行文化选择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7.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8.
顾金春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80-83
人性论是梁实秋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核心。梁实秋于新月时期将人性论与自然人性论相对立 ,与阶级论相对立 ;去台湾后的“人性论”与前期仍有诸多相似 ,但对自然人性及浪漫主义不再持简单反对态度 ,内容阐述更丰富具体。梁实秋的人性论具有较浓的抽象色彩 ,体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9.
传统的复归--梁实秋后期文艺思想及前后转变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月时期,梁实秋宣扬新人文主义思想,虽显示了独特的个性魅力,但多脱离中国文坛的现实.抗战爆发后,由于传统思想的积淀、双重人格的制约以及复古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去台以后其文艺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终完成了从西方到东方传统文化思想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外国文学翻译是促成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文学创作一样.在现代中国,文学翻译承担的严峻的现实责任,远远超过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可操控的言论手段,文学翻译成为各种思想流派有效的传声筒。现代文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论争过程。每一种论争都不是单纯的文学论争。是各种思想之间的碰撞,翻译论争也是如此。三十年代的文学翻译继续承担着改造中国的现实责任。也继续作为思想碰撞的场所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三十年代的翻译论争。描画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翻译批评的主要情景,试图揭示翻译论争与思想文化流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