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5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欧阳修继承了先秦“情”的实意内涵,以“人情”指代人们能普遍经验和接受的基础常识。在他看来,这种常识具有质实性意义,是人之为人均应具有的属性特征,从而使“人情”被抽象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普适理则,成为阐释经典和审视制度的观念基础。欧阳修对“人情”的看重与其对儒家传统“性”论的批评密切相关。将“性”进行分类和价值判定的同时直接诉诸现实经验支撑的传统论述模式存在内在矛盾,并减损了“人生而静”之“性”的本体意义,流于玄远空洞。因此,欧阳修试图以“人情”代替“性”论,以恢复先秦儒家“易明可行”的学说特征,增强儒家思想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欧阳修“以情代性”的观念尽管不够完善,但对宋代“性”论的发展仍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72.
三多三上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的文学泰斗,他在诗、词、散文、历史著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这些成就是怎样取得的呢? 欧阳修4岁时,爸爸就不幸病逝了。妈妈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过得相当艰难。一天,欧阳修看见村里的一些孩子能够上学读书,十分羡慕。  相似文献   
73.
欧阳修一生行文写作,其籍贯题署却比较特别.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认同"庐陵身份",而是选择了"渤海".欧阳修在景祐三年第一次题署"庐陵欧阳修",并在以后的日子,特别是庆历、嘉祐年间,不断强化着这种"庐陵身份"意识.从深层来看,这显示出了宋代士大夫强烈的自立意识和担当意识.欧阳修的"庐陵身份"不断被后世强化,同时也影响着后来吉州籍士子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74.
欧阳修以独创的学术精神和高超的学术造诣,彪炳史册.他虽未执教,却著有<吉州学记>,文中以坦诚恳切的态度、洗练直白的语言,阐述了其对教育的地位、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见解.欧阳修的教育思想,在秉承儒家教育思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现实,大力倡导忠孝仁义、礼乐教化,为北宋及以后的儒家政治与道德社会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历史上颇为称道的是他文学方面的成就,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重要成就是在宋代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代文风,堪称文坛领袖。追溯这位大文豪的成长过程,一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伟大女性,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怀念,她就是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相似文献   
76.
观点一:(祝尚书教授)北宋古文运动是对唐代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北宋古文运动的开展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北宋中期,欧阳修主持文坛,提出“文”、“道”并重的“文”、“道”观,将古文从“道统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以他富有战斗性、建设性的理论和突出的创作成就,扫荡“西昆体”余风,与怪癖的“太学体”文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培养了大批人才,才使北宋古文运动朝着胜利的方向大步前进。北宋古文运动的胜利大致决定了我国后来数百年间文章的总体面貌。从这个意义上,欧阳修不仅是一代宗师,更是“文章百世之师”,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产生了深远…  相似文献   
77.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是《欧阳文忠公集》中的一桩公案,案情牵涉范仲淹、吕夷简、欧阳修、富弼、范纯仁等历史名人,甚至引发后世朱熹与周必大之间的一场热烈讨论。在欧阳修撰作《范公神道碑》的过程中,反映了范仲淹与吕夷简的晚年交际,显现出前修先贤处世为人的品格和有宋一代世风士气的淳美,更体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写作态度的严肃认真、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78.
苏轼作为有宋一代的文坛名家与大家,交游的文学师长前辈甚多,其中欧阳修与张方平是他最重要的两位导师。欧阳修的文学创作、君子之德、治国保家理念;张方平的诗歌酬唱、精神沟通的方式以及佛道的传承,从文学观念、创作方法、思想理念、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苏轼的教育和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  相似文献   
79.
鬼今 《领导文萃》2013,(11):83-86
"清流"的说法来自于古代的"清议","清议"既是庙堂之上也是乡里民间的议论,用来作为评判某个人品质的标准。早在西汉,官员要上位必须通过荐举程序,那些在位的官员对想当官的新人戳戳点点,想方设法在他们身上挑点毛病,乡间和市井的议论也是把选人的尺子,比在身上量来量去,如觉不符,自动出局。  相似文献   
80.
早年失怙,备尝孤艰,使欧阳修对人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体验,更产生珍视感情、悲凄执著的补偿心理;年轻时即表现出易感多感的心理特点;体质赢弱使他更为敏感;对往昔美好时光、人事的深切留恋与追怀也强化了这一多情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