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25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35篇
丛书文集   1656篇
理论方法论   281篇
综合类   2119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公共价值观是公民在公共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理性的是非善恶观念,其以对社会公共价值的认可和承认为前提.公共价值观的要义在于公民能够从公民价值立场出发,理性而公正地参与公共道德生活实践.公共价值观的公共维度是公民道德教育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公民对公共价值的认同、在公共生活中正确地行动.在现代型社会,公民道德教育承担着塑造公民公共价值观、培养公民美德、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72.
多元承认视野中的生态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温茨以"同心圆"框架喻示了一种以亲密性为间距的正义论,并将之付诸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着重大价值的生态正义理论,但其中的问题在于对社会结构的群体划分仍然不明确。从承认正义的多元认同出发,把经济的、文化的以及政治的因素理解成为一个整体,倒是能为生态正义的社会实现提供当代性的清晰视角。  相似文献   
7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从正义理论出发,通过公正公开的教育理念和内在德性的塑造,通过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与和谐有序正义的建构,可以为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供一种参考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74.
姜涌 《东岳论丛》2012,33(5):73-80
社会正义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点,使人们对分配正义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近代社会以前的正义主要是政治权利分配,而不是财富分配,我们现如今理解的分配正义是资本主义革命的产物.马克思的劳动分配正义是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批判和超越,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关注马克思的劳动分配正义,根本的目的在于把人的政治存在建立在生存的必要性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非功利性的德性概念之上.我们的着眼点是劳动者事实上如何生活,而不是劳动者应当如何生活.  相似文献   
75.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在批判封建制思想的过程中,认为阶级社会是一个极其伪善的社会形态,要实现真正、全面地和谐共生,切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马克思早期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探究,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实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7.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发展,环境正义组织逐渐壮大。环境正义组织在成员构成、组织策略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环保组织。其成员以有色人种等弱势群体为主,女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坚持多元基础上的平等、尊重与互助,以网络化结构相互联系并采用多样化的斗争方式。同时,其存在着专业水平低、资金筹措难、力量分散等问题。环境正义组织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8.
《社科纵横》2016,(5):84-87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形态。城邦正义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德性行动是城邦共和政治的基础,是实现城邦正义的根本。公民幸福是德性行动的目的和归宿。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本位)—德性行动(手段)—公民幸福(目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不仅有利于丰富政治学理论资源,而且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9.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0.
我国城市空间的生产要坚持空间正义。空间正义要求保障人民的空间权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基本伦理诉求是以发展为基础,以平等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以多样性为追求。当前我国城市空间生产中存在着空间正义缺失的状况,其基本表征为空间的贫困、空间的异化、空间的同质化、空间的隔离化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空间生产的相对滞后、资本逻辑支配空间生产以及集体行为逻辑的存在。因此维护我国城市空间正义、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生产需要采取三重维度的解决路径,即实现包容性增长、消弭资本逻辑副作用、破除集体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