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WTO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与法庭之友有关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能否接受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主动提交的信息。对此,有不少学者认为法庭之友参与争端解决机制,能提升WTO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是正当程序的体现。但发展中国家认为上诉机构在若干案例中接受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意见书,不符合WTO协议下的授权范围,是司法立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22.
诉讼 公正是国际普遍 公认的一项司 法原 则,但各 国的 诉讼 公正 标准 有差 异,美 国追求的是“正当 程序”的标准。影 响诉讼公正标准 的主要因素有诉 讼目的、价值、结 构、模式、被告的地位及权 利、庭审程序及制 度等。我国诉讼 公正标准正在国 际化,逐步完善 。  相似文献   
23.
论物权法上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利益虽然难以界定,但物权法上公共利益之诠释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虽然以程序决定公共利益几乎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怎样诠释仍纷争不断.<物权法>之不诠释公共利益,无法发挥规范公权力行使的目的,很可能导致不可意想的结果.面对公益征收过程中严重的混乱局面,对公共利益之具体诠释应当采取较为严格的程序要求,在<物权法>配套法律法规上概括规定公共利益的基本条件并确立相应的程序性规定,不失为在现阶段完善公益征收制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4.
程序价值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程序的意义体现在:程序的健全,程序的合理化、正当化是法治的基本要求。程序的正当与合理为理性选择提供了一种保证。程序实际上提供了某种认识模式.程序的合理化和正当化实际上是认识的方式和模式不断变革的过程。要想构建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程序价值。要想在中国不断的使程序这种社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和正当,就必须坚持总结世界文明史上有关程序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以之指导中国的程序实践。  相似文献   
25.
土地征收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系列土地征收侵权性立法制度设计是导致问题的根本症结。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本化土地征收法治模式制度。  相似文献   
26.
土地征收权合法性的核心要件在于公共利益目的、正当法律程序和公平合理的补偿。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有必要对公共利益采取列举式的立法体例进行严格界定,同时引入"公共产品"的概念,淡化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经济人"角色,将土地被征收后的增值部分完全分配给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27.
正当程序作为一项宪法原则是美国宪法与行政法的统帅和灵魂。美国的正当程序无论是对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还是对我国法院的自由裁量权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人之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一直随着近现代民主、法治的进程高歌猛进,与此相随的是刑事程序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人权发展与刑事程序正当化历程存在着牢固的共生关系.强化人权保障必须推进刑事程序变革,确保刑事程序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9.
郭道晖 《江苏社会科学》2003,342(1):130-138
行政法治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现代行政法治的基本概念,如公共行政理念、依法行政原则、实质法治原则和遵守正当程序等,作了深刻和富有新意的阐述。  相似文献   
30.
钱矛锐 《阴山学刊》2003,16(1):86-89
权利的主观形式性决定了依法定程序取得的在后知识产权的合法性 ,其与在先的合法权利构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关系而非侵权关系 ,因此 ,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不应单一地适用保护在先权原则 ,而应坚持保护在先权利与遵守正当法定程序并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