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行政程序是法治行政的重要内容.依法规制行政程序是实现行政主体自我控制自由裁量权的必要之途.为了促进行政程序法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加强行政程序法理论基础的研究.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正当程序理论.正当程序理论是通行与世界法制发达国家行政程序法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我国正当程序理论的内涵即包括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也包括行政相对人的法定程序权利.夯实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需要强化行政主体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2.
弹劾制度是西方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劾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理论、权力分立和制衡理论及正当程序理论三部分。揭示弹劾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弹劾制度的实质,科学地建构弹劾制度,从而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罢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刑事诉讼法作为"应用之宪法",应体现宪法控制权力、保护权利的精神.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作为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配制原则不符合宪法的精神.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配制应以人权为限,应受正当程序的控制,从而确立审判权的独立、至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4.
权力的本质属性在于主体间的非对等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凭借技术资源优势,通过立法授权和服务协议形成与用户之间事实上的不对等,从而促使互联网场域内权力生成。权力与资本的勾连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代码、算法、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中偏离预设价值,逐渐呈现干预用户行为选择、威胁用户信息安全以及对权力的僭越等权力异化现象。对此,相关法律规范当以尊重人的主体尊严为导向,引导互联网场域内权力运行理念由资本逻辑转向人本主义;借鉴公法原理发挥正当程序对权力运行的规范作用;对网络中立原则给予制度性确认,确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满足权利保障与权力运行的需求,寻求二者之间的中立平衡状态,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权力行使划清底线。  相似文献   
55.
在弗莱伊案与库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从正当程序的立场,完整阐释了如何将无效辩护制度运用到答辩协商过程中。答辩协商是美国刑事司法的关键程序,被告人在答辩协商阶段应当获得律师的有效帮助,后期的公正审判亦无法治愈答辩协商过程中的程序性缺陷。认定无效辩护后,联邦最高法院决定将案件倒回到答辩协商阶段。正当程序视野下构建我国的认罪协商程序,应当重视该程序本身的独立性和相关当事人的参与性,尤其要强调律师在认罪协商中的有效参与。应书面记录律师在认罪协商中提供帮助的情况,保障认罪认罚的被告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56.
行政权力清单大致上可被认定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具有行政惯例的地位。职权目录表、运行流程图与问责事项单是权力清单应当涵盖的内容。公开权力清单是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自制形式。行政权力清单改革是推进行政部门整合、简政放权的有力举措。确保内容合法性审查与动态调整的及时有效,是增强权力清单公信程度的必要条件。增强各部门权力清单之间的协调性,可以为政府部门信息的分享与整合创造条件。电子政务是构建权力清单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协同共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7.
随着"10.14"事件事实真相的查明,迫于社会公共舆论的压力,浦东新区政府不得不承认"10.14"事件中确实存在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并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即承认上海"10.14"事件中存在"钓鱼式"执法."钓鱼式"执法方式的合法合理性爱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和否定.本文以上海哟鱼式"执法事件之一--"10.14"事件为例,运用行政法上程序正当理论对此案试作评析,证明其在程序上的不正当性,并提出完善执法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日本刑事司法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但最终形成别国都不具有的"精密司法"的特质.周密的侦查、慎重的起诉及法庭细致入微的审理,造成了极高的有罪率.精密司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过于追求实体真实而忽视了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造成刑事诉讼价值的失衡.改革的出路,在于降低起诉标准,淡化精密司法,强化审判中心主义,扩大民众对司法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5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一项宏伟目标。法治的时代也是以法为尊、法律至上的时代。司法权威在全社会的普遍建立,无疑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依法治国为背景,从程序的视角分析司法权威的确立与实现同正当程序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0.
公共利益属于法律保留事项,依法认定是公共利益认定的首要原则,我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和边界,以明确执法和司法。正当性原则是公共利益的合理性标准,公共利益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公共利益只能在没有其他备选替代方案时才能牺牲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的认定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公共利益是相对的长远利益和重大利益。当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其他利益作出限制或牺牲时,应当把这种限制或牺牲限制在最小范围,符合比例原则。如果追求公共利益时损害了个人利益,就应当给予充分的公平的补偿。公共利益的界定以及认定应当以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法治程序为基础,以确保公共利益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