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刑事案件中,一审裁判作出前因特定事由决定对全案重新审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以及贯彻司法责任制,故可借由无效审理制度的引入和本土化构建予以合法化。当出现法官中立性存疑、庭审中具有明显错误或其他突发状况时,应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适用无效审理制度。鉴于我国审前羁押率较高,该决定还必须取得被告人的同意。宣告无效审理后,审限重新起算,对于之前庭审中已确证的一些证据,控辩双方没有异议的,可直接沿用,若有异议,应当重新质证。如此,不仅能为司法实践中类似周文斌案的维谷之境提供解决之道,亦可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健全。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问责官员频频被发现悄然复出,问责官员的复出呈现出高比例化、神秘化、迅速化、高位化、争议化等特点。问责官员的轻易复出架空行政问责制,损害问责制之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严重了损害政府公信力,也会助长"唯上不唯下"的官场不正之风。当前我国问责官员随意复出之乱象,既有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不完善之故,也与我国长久以来的"官本位"吏治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当前,从实体上界定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十分困难,但可通过完善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具体包括:要求行政问责时即对问责内容、复出时限加以明确规定;确保公众在官员复出中的知情权;建立官员复出的公众参与及反馈机制;建立问责官员复出后的公众监督机制等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83.
论及诉讼和谐何以可能,必须把握诉讼和谐的三个基础:道德基础、利益基础与程序基础。诉讼和谐在于人道主义的道德秩序,在于规避零和博弈的利益格局,在于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84.
如果说现代行政法的变化是行政法控权模式的革新,即从注重行政结果的合乎规则性向注重行政行为的合乎程序性转变,那么,进一步而言,行政程序又在不断地由法定程序规则向正当程序规则转变。随着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行政法治实践的发展,正当程序已经由幕后走向台前。充分发挥正当程序的应有功能,厘清正当程序的基本要素是行政法学的首要任务;而落实司法审查则是正当程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要使正当程序能够有效付诸实践,正当程序与法定程序关系之处理以及正当程序司法审查应当遵守的原则等问题尚有待于理论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初查是指侦查机关为确定案件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条件而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该程序机制最早为提高立案质量而设,此后因“实质性的立案审查标准”及“计件式的绩效考核机制”而逐渐发生异变.在司法实践中,初查行为不宜作统一定性,有些“具有社会调查性质”,有些则是“准侦查行为”.司法实践中“以初查代替侦查,侦查阶段前移”的现象时有存在,废除初查程序实有必要.但为保障立案质量,时下的刑事立案机制应作相应调整,包括改革立案审查标准以及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刑事诉讼中“自然演进”所形成的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严格以正当程序为依托.  相似文献   
86.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规制手段,公共警告既能满足风险社会里公众的安全信息需求,又能成为行政机关有效促进法律实施的惩罚(制裁)手段.但是由于法律定住的模糊、制度性规范缺失等原因,致使公共警告在我国的运用呈现杂乱无序的格局,公民的合法权益面临被行政权随时侵害的危险.为此,应当在厘定公共警告性质的基础上,从立法完善、权力规制、程序规范、救济实现等方面对公共警告进行制度化设计和法治化规范.  相似文献   
87.
潘少华 《兰州学刊》2008,(7):123-126
在我国,以程序来制约死刑的滥用,以落实我国“慎杀、少杀”的刑事政策,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因此,死刑的正当程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热烈讨论的课题,而作为律师的辩护乃是死刑正当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实现对涉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有效辩护,成为律师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死刑正当程序的要求以及有效辩护关系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对于死刑辩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按照正当程序的要求进行相关程序的设计,以求达到一种理想的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88.
正当程序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核心。文章在历史地考察了正当程序的涵义后 ,分别对正当程序两个部分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分析 ,从而在逻辑上推导出正当程序的两重基本属性 :表权性和控权性  相似文献   
89.
随着中国社会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法治化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更新观念,完善校规校纪。高校在处分学生时应当注意要遵循几个较为必要的原则,比如,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原则、高校学生的民主参与原则以及遵循正当程序原则等,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90.
高校规章制度的行政法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高校的内部规则,高校规章制度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有益拓展。高校规章制度涉及相对人的,如入学、转学、退学、开除学籍等可以改变其身份地位的规定应当具有对外效力,其实施也应当符合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