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95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81.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早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而宜章首义更利于湘南起义的实现。湘南起义大可不必与三大起义齐名,但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82.
北魏六镇起义对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六镇起义,深刻地影响了北魏末期以至后世的政治格局和人事布局。六镇鲜卑南下,王朝更迭,封建化和民族融合进程受阻,也迟滞了统一进程。但整合的阵痛,为统一强盛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而六镇起义又成为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83.
1938年底至1941年初,甘肃省所属海原与固原地区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国民党地方官员面对不同的言说对象,对回民起义发生的原因和性质说法不一,闪烁其辞。通过对档案史料记载研究分析发现,海固回民起义不是因民族或宗教问题而起,完全是为了反抗国民党暴政。当然国民党民族宗教政策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4.
同治年间,陕甘地区爆发了历时近十年的回民起义,关中地区信仰景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战中和战后,以庙宇为主体的信仰景观经历了新建、重建和废弃,这体现了地方社会对国家意志的认同,见证了区域民众对信仰客体的重新选择。庙宇是信仰存在的表征,它的暂时缺失未必造成信仰的中断或消失,庙字的建造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信仰的变迁。  相似文献   
85.
赵新生 《金陵瞭望》2009,(10):48-48
“1948年底,他顶住压力,沉着机智,与蒋介石巧妙周旋,经过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使南京当时的5个大企业得以保留下来,为新中国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86.
从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政治诗歌出发,分析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其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待整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复杂情感,指出叶芝不仅是蜚声世界的诗人,而且亦是争取爱尔兰民族解放的卓越战士。  相似文献   
87.
依智高反宋斗争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依智高幼年的不幸遭遇、依智高举事以后开仓济贫的仗义行为、各族人民积极支持和参加依智高领导的斗争、依智高在群众密切配合支援下取得的辉煌战果等方面,阐明了依智高反宋不是企图建立独立的小王国,搞分裂割据,而是一次横扫两广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88.
太平天国时期,湖南各地相继发生了响应太平天国的起义和自发的会党与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和响应,既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感召下发生的,也是鸦片战争前后湖南社会状况的反映。太平天国时期湖南各地的起义呈现出阶段性,反映了它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密切关系。湖南各地的起义与响应,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太平军的斗争,也反映了湖南人民反抗压迫和暴政的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89.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 ,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绿营制的湘军体系 ;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 ,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 ,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 ;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 ,郭嵩焘实为始作俑者之一 ,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 ;他又因时度势征盐税和关税 ,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 ,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 ,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90.
陈伯平是辛亥革命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命人物。他曾经与徐锡麟、秋瑾等光复会员共同策划进行了浙皖起义。由于其英年早逝,加之长期以来学界之研究多侧重在浙皖起义的领导人徐锡麟、秋瑾身上,故对其生平与革命事迹之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对其生平诸事之研究,考证出其出生地所在以及其加入光复会的大致时间与介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