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在我国古代众多亲属称谓中,甥舅、姪姑两组称谓,颇能反映这些称谓所产生的社会形态及社会根源。为了说明甥舅、姪姑关系,首先有必要说明古代社会的婚姻关系。"母系氏族公社实行族外婚,一个氏族可以同其他许多氏族通婚,或在两个氏族同级的男女(即  相似文献   
52.
柔然汗国是以柔然本部为核心、联合了众多部落的军事游牧政权,对于归属的各部,除了直接吞并外,一般保留了各部落原有的统治结构.柔然汗国的一部分"别部"首豪被授予官职后有了指挥其他"别部"的权力,也代表汗国出使其他政权.而郁久间王族则担任"别部兵"的统帅和"监军".柔然官制及政权结构皆与其内部的"本部"、"别部"之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表义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表现婚姻的文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远古婚姻形式的变迁,以及男女地位的嬗变.  相似文献   
54.
秦国早期的母系氏族残余及其婚姻状况对其后世政治势力演变和商鞅变法都有较大的影响。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婚姻关系混乱,形成了独特的母系贵族势力强大的局面。这与六国一脉相承的公族势力恰好相反,母系贵族势力往往一朝而衰,形不成能动摇君权的顽固势力,因此变法顺利实现,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秦国逐步走向强盛,继而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55.
母系氏族,是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一种社会性组织.它的建立,应当是人类社会的开端.尤其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先是实行物质资料共同所有制,到后期又出现了消费资料私有制.本文试图在叙述母系氏族建立、发展和终结的过程中,揭示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内共产制的建立和消费资料私有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与母系氏族制度终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陆群 《民族论坛》2010,(6):18-19
人类的家庭史与婚娴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湘西土家族婚姻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原始杂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单偶婚等形式,其家庭也经历了原始群大家庭、母系氏族制家庭、父系大家庭、个体小家庭等形式。从湘西土家族遗存的现代婚俗中,我们大致可以窥探湘西土家族特有的家庭衍变的历史形态,并思考如何顺应历史趋势建设幸福家庭。  相似文献   
57.
川西藏区的扎巴母系制走访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敏 《民族研究》2006,(1):41-50
川西扎巴藏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纳西族摩梭人20世纪60年代的婚姻家庭形态惊人地相似,扎坝地区是迄今继泸沽湖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母系文化区。由于当地比较闭塞,受现代社会冲击较晚,走访婚和母系亲族家庭一直占居主导地位,母系制特点鲜明。这一调查结果为人类学对母系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田野样本。  相似文献   
58.
民和土族丧葬习俗之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土族的丧葬形式共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四种,以土葬为主。其土葬程序分为备丧、治丧和出丧三个阶段,对年高而葬者兼有闹葬习俗。它们集中反映出土族古老的氏族观念、灵魂观念和巫术观念。  相似文献   
59.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分别以易洛魁人氏族和希腊人氏族为典型,剖析了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本文以经典论述为基础,对易港魁人氏族与希腊人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人类社会从史前时期向文明时代过渡时在社会关系上发生的继承与变化。  相似文献   
60.
7世纪之前日本的社会性质问题历来是史学家争论的问题,此时的日本社会与原始社会解体时的状况基本保持了一致。其突出的表现是经济生活上的部民制、政治上的氏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共同体信仰。三者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此时的日本——氏族制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