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华魂》2014,(4)
正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申遗长跑后,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前身是"算筹"算筹起源于史前时代中原地区氏族部落中的占卜之术。到了汉代,算筹的大小已经有了定制。《汉书·律历志》载,当时的算筹"用竹,径一分,长六寸"。在使用算筹进行计数时,采用"以一当五"的原则,并通过算筹横竖不同的排列方式来表示不同的数值东汉末年最早现于史籍史籍中所载的"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徐岳所著《数术纪遗》:"珠算控带四时,经  相似文献   
72.
崇拜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基于当时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环境。草原民族对天的崇拜经历了从天上的物象到抽象概念的转变。鹿崇拜与鹿石体现了东北亚民族天意识的从物象到抽象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3.
青铜时代今贺兰山一带有“驳马”生存。生息于此的氏族或部落以“驳马”作为自己的图腾以及氏族或部落的名号 ,又将自己生息地的山脉名之为“驳马”山 ,音译汉记为“贺兰山”。对贺兰山驳马岩画的确定和驳马为某一氏族或部落图腾的确定 ,证明今贺兰山一带是匈奴族兴起的地区之一 ,而这一部落之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活动在历史文献中的不同称谓 ,又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社会动荡和频繁迁徙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74.
程灵洗(514年一568年),南朝陈新安海宁(当时设海宁县,辖黄墩)人。字玄涤。程茂子。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里。梁时以拒侯景乱,授焦州刺史。人陈,官兰陵太守。先后讨平徐嗣  相似文献   
75.
76.
对于“氏族融合”话语环境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阳 《战略与管理》2002,(5):103-111
  相似文献   
77.
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原始社会家庭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概括了家庭的本质,建构起原始社会的家庭理论。家庭历史观彻底地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唯心主义者否认家庭历史的谬论。原始家庭本质的科学理论成果促成了原始历史观的革命,丰富和完善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不仅对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的阐述,而且,对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期到文明时代的客观过程中所表现的本质联系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8.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随周代分封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对宗法制起源、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宗法制的起源要想弄清宗法制的起源问题,首先得把氏族和宗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国家起源研究的代表作,但它只谈到了国家起源的一种途径,即"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国家。但就从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国家起源的研究看,表明还有另一种国家起源的途径,即在氏族和公社继续存在的条件下的国家。  相似文献   
80.
氏族姓氏是一个民族的特有标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乾隆初期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强化本部族自我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它是满洲本部族认同的一部"法典",也是确立氏族谱系的依据,其编修亦促进了满洲各族谱、家乘的普遍编修。"钦定"满洲谱系经过多次修订,以达"敬祖收宗"、以备选官、诉讼之据、禁习汉俗,及校补匡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