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31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28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殉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叙事母题,它触及人类共同遭到的悲惨命运与人类的集体心理深层.在世界各民族文学中,无论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都存在殉情故事.维吾尔社会中,曾在封建婚姻制度与伊斯兰教道德教义的残酷迫害之下,无数个青年男女走投无路,走上自尽殉情的道路.80年代,由于父母包办婚姻的原因,维吾尔社会中酿成了一些青年男女自杀殉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22.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23.
蒙古—突厥史诗中的英雄及其骏马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及其骏马同时诞生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将自己的主人拖出地面的再生母题之间的结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被敌人抛入地下之后英雄的骏马用尾巴把主人从地下拖出地面的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先于英雄的诞生而出生的特异诞生母题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一种置换关系。两者都是英雄的诞生仪式。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中国西部突厥语民族代表性创世神话为例,分析这类创世神话与人类在起源上相关性神话母题的特征和突厥语族创世神话呈现出的在特定历史、宗教背景下的文化形态,探讨了在这些神话中渗透出的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阐释了西部突厥语族创世神话母题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存在过多种流派 ,如歌谣研究会、文学人类学派、社会—民族学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民俗学派、俗文学学派、延安学派等。作为第一个流派的歌谣研究会 ,是一个颇松散的团体和流派 ,其中持乡土研究观点的学者 ,如顾颉刚、常惠、董作宾、台静农、钟敬文、罗香林、白启明、刘经等 ,在歌谣研究会流派中占主流地位。本文以董作宾的《看见她》母题研究及其他研究为个例 ,阐明乡土研究思潮是 2 0世纪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最早的一种研究思潮 ,董作宾 (以及顾颉刚等 )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成就 ,奠定了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文学科的最初的理论基础。本文从 (1)“母题”的引入和比较研究的实践 ,(2 )家乡歌谣学应时而生 ,(3)考订与考订者 ,(4)综合研究模式的尝试四个方面 ,对董作宾的民间文艺学思想遗产和历史地位作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26.
中华民族对待动物的古老原始神话思维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潜在影响,在与现代思维理念相交融、碰撞之后发生现代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母题模式呈现在“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中。原始动物神话的派生形态:动物自然神话与动物图腾神话的溯源研究,导引出动物原型母题中动物作为自然象征、动物作为人的本质性象征两大核心叙事维度,进而深入到对其神话原型母题模式与类型衍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针对“红色经典”对英雄塑造脸谱化模式的研究仍停留在"下结论"表层这一不足问题上,研究并揭示出“红色经典”英雄塑造的脸谱化问题并不是“红色经典”所独有的,而是中国传统小说英雄叙事的一个特征,只是“红色经典”将其更极端化了。“红色经典”继承并改写了中国传统小说“感生异貌”的英雄母题,是其脸谱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流浪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生存状态,从原始人类进化之初,已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传统作品里文人流浪的被动性相比,现代抒情作家群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流浪动因显然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主人公的离家是一种主动性的欲求。一方面,中国人固有的家园意识和根意识,使离家的游子不由自主地生出思念故土的乡情家念和漂泊无根的精神苦痛。流浪母题在现代抒情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类型为精神流浪和种族流浪。现代文学抒情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流浪情结,不仅与中国传统的文人流浪习气相通,更有着现代意义上的精神追寻的特色,而且突出体现了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特殊的国家状况带来的种族灭亡威胁下的人文思考,流浪母题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呈现出新时代新内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射雕>三部曲中的复仇母题为案例,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析,并试图阐明这不是传统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延用与发展之间孕育了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0.
从21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虽然相继推翻了封建帝制与家族制度,家族文化受到现代知识分子的激烈抨击,封建旧家庭经过革命与战争的冲击纷纷走向解体,家族叙事在新文学创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家族文化所赖以滋生的小农经济形式仍然存在,在崇尚集体主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家庭中,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代社会尚未真正实现从家族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家族观念仍在社会生活与人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代作家对家族文化的理性反思与形象反映仍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