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31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28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491.
本文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各民族"头上长角"型故事的相似与相异之处,并对该类型故事母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勾勒出该类型故事在中国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492.
唐代小说幻术母题有丰富的表现 ,显示了道教法术的影响。其来自唐代社会自由的文化氛围 ,来自前代的道教与佛教故事传说 ,也有唐代小说家的创造发展 ,对于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493.
比武斗智母题,早已在先秦兵家和刺客那里实践了,但真正的文学化描写,表现在其内在逻辑竟然推延到动物和昆虫争斗的描述、理解和解释上。这一中西方文学普遍关注的母题,展示了人们体力竞争中对于智慧的推重,又几乎无一例外地设定为弱者处于劣势,但以智谋突如其来地转败为胜。起初表面上的态势,与最后的胜负及深在的必然逻辑,呈现出鲜明的悖左结构,具有强烈的反讽意义。故事中特定角色虽不断变化,结构和意蕴却始终稳定地存在。母题源自中古佛经故事,其寓言性使“比武斗智”的哲理意义充分地定位和放大。主题学认为,许多在文学主题史前期寓意多元、核心并不明朗的故事,可以从流脉余波中,发现其当初预伏的特定冲击力。明清通俗小说及传闻中众多“比武斗智”故事,其实并不应只被看作早期史传故事的余波,更是流脉中间某一段落影响所至。佛经故事之于比武斗智母题即如此  相似文献   
494.
王立 《河北学刊》2023,(6):81-89
1920年代,伴随着“水浒续书热”,河北旗人作家赵焕亭“重更名”式的仿拟、补白,丰富并强化了水浒精神的民间性和时代色彩。如仿拟酒店内解救灾民,被解救者比之《水浒传》更加危苦,或有时解救是误会;仿拟生辰纲被劫,更因有旧怨与用人方针等问题;仿拟武松打虎,却纠正了《水浒传》失真之误;仿拟劫法场而突出卖解女,成功后男女两个获救者都发生了巨大心理变化等。在分有《水浒传》原创“灵韵”的同时,更强化了故事的真实性,尊重接受主体对故事可信度的知情权、女性男性化的性别错位等。赵焕亭为此提供了早已被无数读者熟悉的先验参照,从借助仿拟故事母题契合读者的接受心理、心理暗示与联类取向,使报载小说得以连载扩散。其故事构思、审美营销的成功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95.
客家山歌的情恋母题与植物意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恋母题是客家山歌历久弥新的中心母题。在与爱情相关的客家山歌中 ,经常出现诸如“藤”、“莲”、“竹”、“梅”、“茶”等植物意象。在客家山歌中 ,这些意象主要是爱情的隐喻与象征。这些植物意象有的是一般意象 ,有的是原型意象 ;有的是个体意象 ,有的是意象群。通过考察这些意象的营构、选择、组合和变迁 ,可以探析客家山歌情恋母题的历史文化传承。本文通过对具体个案的研究与文化学的分析 ,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96.
广为流传的乾隆下江南传说,是对1751年到1784年乾隆6次南巡这一历史事件的戏说。文章借鉴类型分析、传说圈分析等方法,对100篇流传较广的乾隆下江南传说进行了分析,发现:乾隆下江南传说以“解难题”为核心母题,可分为“乾隆吃瘪”“乾隆获救”“乾隆赏赐”三大类型,它以运河流域为主要流传区域,连接起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叙事资源,运用了大量民俗文化形式;以文化自信为传承动力,展现出运河流域繁盛时期民间文化的自信面貌。  相似文献   
497.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磨砺与考验,积淀而来的反映民族特质与风貌的历史瑰宝与思想精髓。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作品制作中,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应对多元文化冲击探索出的一条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大圣归来》《秦时明月》《大鱼海棠》等动画作品的出现,得到了大部分观众认可,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反观我国整体动画市场,很多动画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还存在误区,极易造成传统文化的异质化传承,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98.
《镜花缘》的"茶虫"毒橄榄,来自佛经的人体中生虫母题,茶酒相提并论,与酒虫有共同性,在互文性之链上将"腹中生虫"母题用到饮茶有害叙述,疗治方式上升到形而上精神层面,与佛教"不杀生"伦理相承。旅行者误入洞穴误食鲜果,来自佛经与僧传"误食仙果遭祸"叙事,小说强调了误食香果(酒母)的后果。以外来人肉体酿酒,作为骇人听闻的商业创意,是对贪酒贪食者的针砭。"养鸡致富"来自印度民间"一个鸡蛋家当"母题,致富缘由、路径及根本是儒家小康思想的具体化,带有民间狂欢式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499.
古小说中的“溺鬼待替”母题主要由鬼投生而不残生、鬼报人、人鬼践约等情节元素逐步汇集而成。在母题中对于“溺鬼”人性化的描写 ,是人类对外物亲和文化心理的反映 ;鬼“适度”报人 ,“适度”之强调实为对贪欲的遏制 ;人鬼践约则流露出贫贱之交和道义信用的民间心态  相似文献   
500.
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的天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书 ,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惯常意象母题 ,含有多重文化因子 ,又在频繁出现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内蕴和较强的结构功能 ,值得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